人民銀行周三(8月16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減少46億元人民幣,連續第21個月下降,但是降幅較6月的343.15億元大幅收窄。
央行外匯占款自今年2月以來降幅較此前減少,專家預計,隨著外匯市場供求趨于平衡,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減緩,下半年央行外匯占款的縮減幅度將逐漸減弱,甚至恢復小幅正增長。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隨著外匯市場供求已經相對均衡,央行向外匯市場供給外幣的意愿減弱,而商業銀行也可以自求平衡。這意味著央行外匯占款,與其他跨境資金流動指標,如結售匯、涉外收付款、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之間的差額和變動方向出現分化。
今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元整體走弱,主要貨幣對美元多數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有所升值。6月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7744元,比2016年末升值1626個基點,升值幅度為2.40%。
與此同時,國際收支形勢也趨于平衡,第二季度國際收支再現“雙順差”,資本外流的壓力明顯趨緩,外匯收支趨于平衡。
外匯局公布的銀行結售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結售匯累計逆差938億美元,比2016年同期1738億美元的逆差規模大幅收窄。
截至今年7月份,外匯儲備余額已經連續6個月小幅正增長,站穩3萬億。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外匯儲備余額仍將維持小幅的波動。
謝亞軒認為,在加入逆周期調節因子之后,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分化,不能簡單由當前人民幣匯率的持續升值來推斷國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并非單方向助推人民幣升值,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是“雙向波動”。中國跨境資本外流的壓力雖不大,但依然存在,央行外匯占款難以顯著增長,通過該方式對銀行流動性的補充較少、銀行“負債荒”的局面難改。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