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各大主要央行持有其本國政府總債務的五分之一,這表明在撤出過去10年的前所未有的寬松政策上,他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大央行大規模買入債券等證券,以求通過降低借款成本來提振全球經濟。
據英國《金融時報》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央行數據的分析,使用量化寬松政策的六家央行——美聯儲(Fed)、歐洲央行(ECB)、日本央行(BOJ)和英國央行(BOE)以及瑞士央行(SNB)和瑞典央行——現持有逾15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超過危機前水平的4倍。
其中,逾9萬億美元是政府債券——占到相關國家政府所欠46萬億美元總債務的五分之一。
按美元計算,歐洲央行的總資產負債表規模不久前超過了美聯儲。歐洲央行現在持有4.9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近2萬億美元為歐元區政府債券。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也剛剛超過美聯儲的4.47萬億美元,達到4.53萬億美元,其中85%為日本政府證券。
過去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張過幾次,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改善市場狀況而大舉買入債券。
但當前時代有這么多央行在近10年內協調買入這么大規模的債券,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
寬松政策的初衷是作為臨時緊急措施的行動,已演變成政策制定者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他們正在考慮如何恢復正常的貨幣狀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