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調研周一(07月31日)發現,因減產豁免國利比亞產量恢復,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當月產量上升9萬桶/日,創2017年新高點。
沙特低產及安哥拉低出口使OPEC減產84%,較6月減產77%有提高,較今年早期遵循減產協議合規達標90%以上水準有所下跌。
利比亞增產導致原OPEC減產協議需加大力度。利比亞與尼日利亞為恢復生產能力而獲減免的同時,也給OPEC國家為減除產油過剩帶來新挑戰。對此,7月24日的部長級會議就尼日利亞產量做了上限規定,同時下周各官員就進一步落實減產協議合規執行。
一OPEC支持方稱在8月7、8日阿布扎比舉行的合規談話上需與所有減產協議國家達成一致方案來落實合規執行。對俄羅斯及非OPEC組織成員國而言,自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每天減產為120萬桶次。
此前因利比亞尼日利亞產量不豐且各國減產嚴格執行,推動石油供給下降,但自5月,利比亞尼日利亞產能恢復且部分國家未能如約遵守減產,導致供給過剩。7月最大的產量來自利比亞,日均產量升至100萬桶。2011年利比亞內戰前,產量不足160萬桶/日。
伊拉克6月石油產量做了調整,7月達到新高點。同期,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蓬及厄瓜多爾均表現產量增加。其中厄瓜多爾表示會增加勘探和產能來獲利,因目前國內缺乏資金。
在所有減產的國家中,安哥拉減產力度最大,僅出口50車石油產品,較6月少了2車,但8月出口預計增加。
受出口方面不可抗力影響,尼日利亞自6月產量猛增后7月升幅降緩,如果出口按原計劃升至每天200萬桶,下月產量或恢復。
報告同時發現,石油最大出口國沙特每天減泵5萬桶。雖其6月調整減產量鮮超OPEC目標,7月減產最終超過目標48萬6千桶/日。
OPEC去年宣布的產油目標3250萬桶/日是建立在當時較低的利比亞尼日利亞產能基礎之上,同時這一目標納入了早期未離開的印度尼西亞,并不包含近期加入的赤道幾內亞。
排除印度尼西亞和赤道幾內亞,利比亞尼日利亞產量增加意味著OPEC7月均產量達3285萬桶/日,超出預期110萬/桶。
加入幾內亞后,7月均產則達3300萬桶/日。
路透社該項調研來自外部數據,湯森路透數據,石油公司,OPEC及咨詢公司提供數據作綜合評述。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