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主要央行貨幣觀點的轉變可以作為參考,那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周二(6月27日)的講話很可能已將標志著美元自1970年代底以來的第三波重大漲勢開始接近尾聲。
市場人士指出,繼昨天的德拉基,以及早前的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以及更早的美聯儲之后,周三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的立場也出現轉變,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恐怕真的要轉向了!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后,央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非常規寬松政策,迫使經濟重回正軌。其中包括大規模的資產購買計劃,而歐洲和日本更是采取了負利率。
正如摩根士丹利指出,與此前預期相比,包括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挪威央行和歐洲央行在內的諸多央行目前已轉向鷹派。各大央行正在撤掉流動性“酒杯”,這在短期內不利于市場波動性,導致頭寸調整。
最明顯的跡象是,債券收益率大幅攀升,德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領漲(5.9個基點),美債收益率曲線趨陡,股市此前也出現了科技股的拋售潮,因投資者從增長轉向價值。適合熊市出現的條件尚未到位,但即便如此,27日的高成交量預示著,調整活動可能會持續數日。
而對于外匯市場而言,這可能預示著美元牛市正來到尾聲。巴克萊、德意志銀行以及高盛于2014年紛紛舉起看漲美元大旗,預計美國利率的上升和歐洲的疲弱將導致歐元兌美元跌至平價,但如今,這些投行的態度已發生了180度轉變!
巴克萊宏觀研究團隊上周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推動美元上漲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分歧預期已經達到頂峰,唱空美元看似為時尚早。但隨著美元在我們的多數指標中已經估值過高(高出約15%),中期風險主要是偏于下行,”他們補充道。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去年美元就已經接近了牛市之旅的盡頭,當時特朗普總統增加支出和刺激增長的承諾給美元帶來了最后的狂歡。對這一想法信念的消逝再加上特朗普在醫改議案上在國會遇到麻煩,這導致美元兌歐元自1月觸及的長期高位1.03大幅回撤了10%。
高盛集團分析師在上周五的一份報告中也稱,今年對美元的普遍負面情緒,已引發了美元匯率的大幅下跌。“特朗普新政”不給力的狀況下形成的美元弱勢格局仍在維持,這意味著只要些微的基本面負面消息就會令美元指數大幅承壓,而反過來需要重大利好消息才能讓匯價小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