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外匯6月29日訊--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后,全球央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非常規寬松政策,迫使經濟重回正軌。其中包括大規模的資產購買計劃,而歐洲和日本更是采取了負利率。然而,世間萬物終究“物極必反”,全球央行的寬松之旅也總會走到盡頭。而本周,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一刻已經無限臨近了!
據彭博社周四報道,全球貨幣市場的趨勢正在悄悄改變著,這幾天的利率數據顯示,德國與英國國債價格紛紛承壓,市場分析稱,這是由于2017年的利率展望已經轉變,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等全球幾大央行今年升息幾率已逐漸攀升。
德國10年期公債收益率周二出現2015年以來最大漲幅,歐元的表現則創4月以來最佳,當天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表示,歐元區通貨再膨脹因素已經取代通貨緊縮因素。而英國2年期公債收益率周三也升至2016年6月以來最高,英鎊飆升,因為英國央行行長卡尼似乎轉向鷹派,他表示貨幣政策委員會可能需要開始撤除刺激措施。
同樣高舉緊縮大旗的還有加拿大央行。加拿大央行(BOC)行長波洛茲(Stephen Poloz)周三表示,2015年的降息已見成效,隨著過剩產能消耗殆盡,央行需考慮其它選項。他的講話令該央行7月加息概率飆升,并推動加元兌美元大漲至今年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
隨著世界幾大央行紛紛釋放出鷹派信號,2017年下半年無疑將變得更未有趣,而這或許將打亂不少投資人的陣腳!
短短兩周,歐洲和北美決策官員的講話已經改寫了市場展望;根據隔夜指數掉期利率,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年底前很有可能跟隨美聯儲升息。即使是原本看似幾乎不可能的歐洲央行升息,如今幾率也逐漸增加。
經過多年寬松政策后,全球五大央行其中有四個同時可能轉向緊縮政策,令交易員感到震驚,貨幣市場的錯亂也波及全球債市。
RBC Capital Markets駐多倫多固定收益策略主管Mark Chandler說,“債市總是習慣以為每當風險偏好出差錯,金融環境緊縮時,央行就會出手相救,如今全球幾大央行幾乎都準備收緊金融環境。這表示市場會有更多的波動?一定是肯定的回答。”
分析人士指出,本周多個主要央行都令人意外地發表鷹派言論,就削減貨幣刺激或者加息給出極為明確的信號,這種情況是自金融危機以來從未出現過的一幕。全球央行正在協力釋放重要信號:資本成本即將上升——市場最好能夠適應這種情況。
正如摩根士丹利指出,與此前預期相比,包括美聯儲、加拿大央行、英國央行、挪威央行和歐洲央行在內的諸多央行目前已轉向鷹派。各大央行正在撤掉流動性“酒杯”,這在短期內不利于市場波動性,導致頭寸調整。
最明顯的跡象是,債券收益率大幅攀升,德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領漲(5.9個基點),美債收益率曲線趨陡,股市此前也出現了科技股的拋售潮,因投資者從增長轉向價值。適合熊市出現的條件尚未到位,但即便如此,近期的高成交量預示著,調整活動可能會持續數日。
投行高盛近日表示,全球央行的加息壓力越來越大,央行突然加息可能性大大增加。盡管至少下一次央行會議來臨之前,市場利率的波動性將保持較低的水平,不過利率上浮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利率調整帶來的沖擊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