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本面看,盡管隔夜美股和美元的下跌原因略有不同,但卻依然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一個共同點:“特朗普交易”正逐漸散去。在大選之后,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將優先考慮企業友好政策的押注促使投資者買進股票和美元,而拋售國債。但最近,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表示擔心這類交易已經超買,很容易發生大幅回落。
與美元美股跌勢形成反差的是,美國國債周二大漲。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5個基點,至2.42%的三周低位。而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大跌3個基點,至1.26%。
據彭博報道,在特朗普交易興起四個月之后,全球的外匯投資者正繳械投降。這是美國銀行的資金流動數據透露出的信號。該數據混合了持倉、對沖基金和長線大型機構投資者客戶信心調查,以及公開發布的期貨數據。該行的結論是,在美國大選之后布局的美元多倉,已經完全消失。
美國銀行以Myria Kyriacou為首的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美國大選之前和之后建立的美元持倉,看來已經完全解除,持倉不會成為下一波美元大走勢的主要動力?!?/p>
在Myria Kyriacou和他的同事看來,好消息是沒有太多多頭或空頭持倉需要解除,所以下一波趨勢將白手起家。同時也意味著,近乎全部回吐了特朗普勝選之后7%升幅的美元,將陷于區間波動,除非有具體的財政政策出爐——自從特朗普當選以來,投資者就等著這方面消息來改變局面。
Kyriacou寫道,“持倉對任何方向都不成障礙,我們的信心調查表明,對于稅改今年通過的期望仍然高企,盡管對在夏季休會之前取得進展的希望已經渺茫?!?/p>
ING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提姆·康頓(Tim Condon)周二則指出,“我對于再通脹交易有所懷疑,如果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真正的再通脹,比如讓美國經濟的增速提升至4%、讓通脹有顯著的提升,這需要美國政府的政策布局,但這面臨非常大的政治挑戰,要通過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支出,將面臨很大的政治阻礙,稅收改革政策也如此。我想就最近來說,這種阻礙程度正在上升。再通脹交易的另一個重要支撐就是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但就上周美聯儲的表態來看,似乎對增速的上行前景非常敏感,不會太急于加息,但聯儲也不太可能會落后于利率曲線。”
康頓認為,特朗普很幸運地在美國經濟復蘇增強時入主了白宮。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ISM制造業指數57.7,創30個月以來新高,該指數自2016年9月突破50后,進入了擴張領域。
但康頓也指出,市場價格已經反映了對再通脹的預期,特朗普的財政計劃將面臨諸多政治阻礙。目前市場對缺乏細節的“特朗普口號”的反應已經越來越弱,超預期的成分正在逐漸消退,“特朗普交易”或在二季度退潮。
康頓還表示,“全球經濟此前經歷了一個高增速時期,現在可以說這個時期結束了,高速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在全球經濟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民粹政治的崛起就是一大表現。目前,當我們都在討論逆全球化趨勢時,應該說壓力應該會逐漸得到釋放,但由于全球政治周期遠遠落后于經濟周期,所以政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給全球經濟帶來壓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