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醫保改革法案在議會遭到擱淺,近一周以來美元的跌勢似乎可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來形容。隔夜(3月27日)美元指數最低曾觸及98.86,為去年11月11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對于中國人而言,“雙11”這個日子多多少少已被標注上了打折購物的標簽。而如今,當美元頗為尷尬地跌至這一水平后,不少國內交易員也不無戲謔地調侃稱:“大家是否已經對這個價格心動了呢?”
調侃固然歸調侃,但當前真的敢在現階段貿然入場抄底美元的“勇士”,或許依然并不多見。從技術面看,彭博美元即期指數周一一度跌破了200日移動均線,一旦后市確認失守,則預示著這個指數可能進一步走低。該指數上一次跌破這個技術關口是在大約一年前,當時隨之而來的是兩個月累計下跌5.7%的走勢。
此外,本周一系列的重大風險事件也即將在今明兩日出爐,包括備受矚目的美聯儲主席耶倫講話、英國啟動脫歐談判、蘇格蘭討論是否要啟動第二輪獨立公投等。上述風險事件以及技術支撐位的疊加,很可能令接下來的行情充滿更多變數!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包括美元指數、歐元兌美元、現貨黃金等在內的多個全球外匯貴金屬市場的主要品種,已經接近或觸及了極為關鍵的中長線均線壓力位,這無疑預示當前在一輪猛烈的上漲下跌行情過后,市場即將再度來到一個抉擇期。
美銀美林周一發布報告稱,持續拋盤壓力導致美元指數下探關鍵技術支撐。若本周美元指數跌破99.25-99.50支撐區域,則有望進一步下探97.50低位。上行方向,美銀美林認為關鍵阻力位于102.25和103.80。在日交易額達5萬億美元的外匯市場中,有個高風險角落已被美元賣壓殃及。
利差交易(carry
trade)原本應可提供投資人避免受到美元波動影響的機會,因這類交易多借貸日元等超低利率國家貨幣,買進墨西哥比索、澳元或南非幣等高利率國家貨幣,一方面躲開波動較大的美元,另一方面收割新興市場貨幣漲勢。但這次的經驗顯示,利差交易無法躲過美元走勢的波及。
特朗普醫改法案慘敗后,市場越來越懷疑美國政策的前景。這不僅導致美元走弱,還使投資人大量涌入日元、歐元等避險貨幣,而這些正是利差交易中要賣出的融資貨幣。日元兌美元本月已升值2%,歐元也上漲了2.8%。紐約對沖基金CCTrack
Solutions LLC首席執行官Bob
Savage說:
“在變化莫測的外匯市場里,利差交易遠比美元波動更重要。日元上漲可能真的會危及利差交易。美元本身不會影響這個外匯交易中最大的主角,但日元會。”
目前沒有確切證據可以分析利差交易的規模,但依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的流量數據,截至上周,買進新興市場貨幣占多倉規模的最大比例。這份數據包含了針對對沖基金和大型長線投資客戶的倉位和信心調查,以及公開的期貨數據。
盡管如此,利差交易仍可能有利可圖,只要兩國利差夠大或新興市場貨幣漲勢更強。畢竟在多數投資者做多美元慘遭“滑鐵盧”,以及外匯基金報酬率仍低落的情況下,利差交易頓時宛如沙漠中的綠洲。法國興業銀行表示,這種交易仍有價值,建議以歐元融資來買進俄羅斯盧布、土耳其里拉或印度盧比。該行新興市場和信貸研究主管Guy
Stear在3月2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在短期內,高收益貨幣的表現應該好于一籃子低收益貨幣。全球市場仍然迷戀風險,新興市場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