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在互聯網搜索“特朗普的首個100天”這樣的詞條,就會至少找到3100萬條與此相關的結果。這些結果都在強調總統執政100天這一里程碑時間的重要意義。
投資者認為,特朗普經濟平臺的部分方面應該會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和股市健康發展。但也有部分方面可能會給市場帶來更多不利影響。
號稱“價值投資之父” 的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創造了一個假想的投資者“市場先生”,這是一個能夠用于證明投資基本概念的聰明工具。最近,一封假設由“市場先生”寫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信,可能會給投資者提供一個了解市場的窗口。這封信關注了特朗普政府關鍵經濟政策可能會給市場帶來的結果,比如特朗普政府即將推出的稅收、福利、監管、貿易和醫療改革等政策會對市場產生的影響。
這封可能會在今天出現的,來自“市場先生”的信件內容如下:
尊敬的特朗普總統:
超過一半以上的美國人民都擁有股票,也直接或間接持有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因此,對美國大眾和華爾街來說,股市回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您贏得大選之后,股市整體出現強勁反彈。部分原因是受益于投資者希望您和新一屆美國政府能夠在未來施行對市場友好的的經濟政策。盡管進入2017年以來,股市反彈趨勢依然在持續。但由于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政策方向不確定性的擔心,以及對美國國會未來可能會阻撓政府稅收、福利、監管和醫療改革等方面重要政策立法通過的擔心,造成看好股市繁榮的情緒日趨脆弱。
關于稅收改革的問題。美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企業所得稅稅率最高的國家,所以多數企業會從政府大幅削減稅率產生的巨額稅金免除中受益。但與大企業享有的巨額稅金免除相比,部分相對成功的小企業通常不可能從中受益,反而更有可能需要按照最高額度的法定稅率來支付稅金。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后,小企業股票價格出現強勁反彈,主要也是因為這些企業樂觀地認為,政府對企業所得稅的改革將會被優先考慮。
美國企業在國外的收入也要納稅。由于政府對稅收政策改革的無限期拖延,導致部分企業無法將這部分收入直接轉入美國國內。截止目前,蘋果公司已經有將近超過2500億美元的現金收入“被困海外”。因為在現階段,這部分收入轉入美國國內需要繳納巨額稅金。
企業所得稅改革包括降低法定稅率、減少稅金扣除和對海外收入征稅等內容,它將會促進小盤股股價上漲,并能夠減少跨國公司將海外現金收入轉入美國國內時的各種不利因素,從而能夠潛在地提振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很大程度上,海外收入征稅額的降低,能夠被企業所得稅改革帶來的預算影響所抵消。
據媒體報道,美國國內每1000人中的稅收人員與印度尼西亞相同人口中的醫生數量相等,這突出反映了美國國內稅收制度中存在很多不必要的復雜性。對個人所得稅稅制的改革,其存在的挑戰性遠超過企業所得稅改革。因為個人所得稅改革將會對聯邦政府的預算產生重大影響,而且也會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產生潛在觸動。
與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稅收大綱相關聯的增量增長,可能會抵消抵消一小部分收入損失。現在,美國政府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目前GDP總量的75%,預計在未來幾年中還將會大幅上升。而一項數萬億美元的稅收減免政策可能會給美國國內帶來通脹壓力和不可持續的預算赤字。稅收減免政策的簡單化是一個可取的目標,但一項縮減計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個人應享權益也是一個問題。“嬰兒潮”一代人口的老齡化,將會給政府帶來重大預算挑戰。截止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拿出可行的步驟措施來解決醫療保障、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中存在的問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給出的強制性支出,包括債務服務成本費用在內,預計在到2030年結束時將會接近聯邦政府收入的100%。考慮到“強制性”支出的幅度之大,對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削減也不足以讓政府預算保持穩定。
如果不能在醫療保障、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取得進展,未來的美國也可能會像今天的日本一樣,面臨陷入人口、赤字和債務陷阱的危險境地。而股市也將會因為權益改革而擁抱一場“預付定金”的經歷。
投資者希望進行監管改革。現在美國國內的監管體制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監管松懈時期,丑聞和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在丑聞和金融危機頻繁出現時,監管政策又開始收緊。當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和泰科電子(Tyco)等公司的濫用治理丑聞爆發后,作為對公司財務報表造假的一種回應,美國國會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和反欺詐法案;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期間,作為對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暴露的回應,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多德-弗蘭克法案。當監管政策的鐘擺擺動到更嚴格的監管環境時,往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經濟后果。現在,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正在為遵守嚴格監管政策的成本而奮斗,而部分成功的私人企業則將監管政策作為私人持股的主要原因。
美國大選后股市出現的反彈,部分歸因于投資者樂觀地認為,在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監管方式將會變得更加友好。股票投資者歡迎一個解決銀行業“大而不倒”問題的監管結構,也希望這個監管結構能夠解決資本市場結構中存在的缺陷問題。同時,也希望這種監管結構不要給銀行業和保險業戴上太多“緊箍咒”,但也不能因此而造成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股票投資者希望有“更好”的監管制度,并會因為政府拆除整個監管安全網而感到沮喪。
存在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對于支持和反對全球貿易的人士們來說,貿易是一個更加微妙的問題。全球貿易的擴張已經為跨國企業的股東們提供了豐厚的利益,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商品和更加低廉的價格。但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依然在全球各地存在,并且在邏輯上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比如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更新。從2000年以來,全球貿易和移民經常被指責為是造成美國國內制造業崗位流失的罪魁禍首;然而,與移民和不公平貿易相比,生產效率的提高造成的崗位流失可能會更高。盡管制造業領域的崗位在不斷消失,但制造業的產出卻在不斷增加。機器人“偷走”的制造業崗位數量,遠遠超過中國或墨西哥工人帶來的崗位消失數量。
關稅可能會帶來政治利益,但由此引發的貿易緊張局勢將會阻礙經濟增長。如果發生貿易戰,特別是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將會給股票市場帶來災難性后果。
醫療保健領域面對又一次的改革。目前,奧巴馬政府推出的平價醫療法案存在嚴重缺陷,但由特朗普政府最初提出的替代改革法案,在政治和經濟層面也有其顯著的不足之處。而奧巴馬政府的平價醫療法案其目的是讓更年輕、健康的民眾進入保險市場,從而補貼老年人的醫療支出,并能夠覆蓋預先存在的條件。
個人授權非常不受歡迎,但卻相對容易操作。逆向選擇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一個永恒的挑戰,而強制覆蓋預先存在的條件則會使得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糟糕。但如果缺乏無限期的注冊時間和預先存在的條件,很多個人就會失去投保的動機,直到他們患病后或者需要保險時,才會考慮購買醫療保險。隨著保險公司注冊人數低于預期和保險支出費用高于預期的情況出現,很多保險公司開始退出保險交易,或者大幅增加保費。
用立法方式來取代平價醫療法案,將會導致數百萬民眾脫離保險覆蓋面。而大幅增加保險費用的做法將會遭遇民眾反對,甚至會對經濟造成傷害。
就像《華爾街日報》前編輯喬治·梅洛恩(George Melloan)最近指出的:“市場是一個充滿自發力量的地方”。
政府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政策可能會提振股市。但市場也會對不良和反增長的經濟政策做出懲罰。政府試圖控制或操縱市場的做法,通常會適得其反,并造成得不償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