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金融市場迎來一連串美國數據洗禮。日內公布的美國數據表現參差不齊,3月貿易帳、美國一周初請數據表現強勁,但生產力和工廠訂單數據表現不盡如人意。
截止發稿,美元指數小跌0.62%,報98.74;歐元兌美元漲0.99%,報1.0983;英鎊兌美元漲0.55%,報1.2922;美元兌日元跌0.24%,報112.41;美元兌加元漲0.17%,報1.3478;美元兌人民幣跌0.09%,報6.8958.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美國3月貿易赤字表現好于預期,一方面是美國生產商正受益于全球對美國制造和服務的良好需求,3月美國的出口服務達到了紀錄高點,另一方面是由于民用飛機、電腦、石油和汽車進口的減少,美國3月進口額有所下降,這是經濟健康的標志;不過一季度美國貿易赤字較去年有所擴大,這反映了全球經濟的潛在實力。
美國商務部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工廠訂單較上月增加0.2%,預估為增加0.4%,2月上修為增長1.2%,前值為增長1.0%。3月工廠訂單同比增長5.2%。美國3月耐用品訂單修正后為較前月增加0.9%,前值為增加0.7%。
不過,核心工廠訂單數據卻表現非常疲弱。美國3月扣除運輸的核心工廠訂單為較前月下降0.3%,為2016年2月以來最大降幅。美國3月工廠訂單連續第四個月增加,2月工廠訂單數據被上修,表明制造業持續復蘇。
工廠訂單數據公布之后,美元指數跌破99關口,觸及4月28日以來最低水平98.77,稍早一度升至兩周高位99.47,因美聯儲在貨幣政策聲明中忽視美國經濟增長近期放緩的現象。
荷蘭國際集團認為美元整體強勢的大勢已去,美聯儲在近期即將執行的政策收緊并不太可能轉化為美元整體的強勢。相反的,投資者應有選擇性地建立美元多頭倉位。 鑒于美聯儲與日本央行之間所存在的明顯貨幣差異,我行傾向做多美元/日元。相比之下,歐元/美元的下行風險看上去則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