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表示很“無辜”
面對市場的質疑,特朗普表達稱:經濟增長數字“很糟糕”,但“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真的不是我的時段”。“公平地說,我剛到這里”,特朗普還稱,“我們需要刺激措施”。
特朗普在大選期間稱,美國應該設定一個4%的增長目標,但他也說過年增速或能達到6%,遠超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可行的增長水平;自從1月份開始總統任期以來,特朗普及其顧問設定的增長目標是3%。
上周,美國公布了一季度GDP數據,結果顯示在2017年1-3月間,美國GDP增速同比僅增0.7%,創下了三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不由得不讓人把這一結果和同樣在1月份上任的特朗普聯系在一起,這一次美國GDP糟糕的表現是不是和特朗普有關呢?百日執政以來,特朗普似乎并沒有發揮什么巨大的作用,這位新人總統究竟會把美國經濟帶去哪里呢?
稍早,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在加州舉行的梅肯研究院全球會議上表示,讓美國經濟回到3%的增速可能需要兩年時間,“然后我們可以有一個可持續的水平”。對于特朗普稅改計劃或使美國政府赤字增加的問題,努欽此前還就此解釋稱,“稅改帶來的經濟增長將解決政府赤字的問題”。
的確,如果要把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表現糟糕的鍋扔給特朗普顯然是不對的,但如果要說特朗普和美國經濟完全沒有關系也說不通,要知道特朗普在上臺之后,直接推行的就是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政策,特朗普就像是用一道墻把美國圍了起來,讓美國人買美國貨,不讓外面的人來賺美國人的錢。
這樣一個突然的政策改變,必然會對經濟產生一個短期的影響,其實特朗普目前推出的貿易政策實際上是迎合民意,鞏固自身地位的工具。例如,特朗普4月初簽署了兩項行政命令,意在找到美國存在巨大貿易逆差的原因。此外,美國還將加強針對外國輸美商品的調查力度,對違反規則的國家依法征收更高的關稅。而就業、貿易與安全,正是特朗普支持者對新政府的主要期待。
所以可以看出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個美國經濟產生了影響,但要是是造成美國一季度GDP表現糟糕的主要原因恐怕有些欠妥。
其實美國經濟表現糟糕早有暗示
事實上,一季度GDP數據低迷并不是什么太過意外的狀況,畢竟此前發布的非農就業、零售銷售以及通脹率等數據已經向大家抖露了不少信號。
于是沒有天災,必有人禍。其他一些分析人士所找到的理由是,美國聯邦政府換屆過程中帶來的一些波折對經濟造成了延遲,比如退稅款到帳延遲的狀況,就可能對餐飲和汽車等非必要性支出消費領域的活動表現造成的暫時沖擊……也就是說,上述分析人士得出的結論都是:美國一季度GDP增速放緩是暫時的“一過性”狀況。
對此,一些經濟學家所能夠很容易就找到的“罪魁禍首”便是3月份那場意外來襲的暴風雪天氣。然而,放在整個一季度的時間跨度里,這一場僅僅短時間影響了東北部部分地區的異常天氣的影響力,實際上遠沒有預期中的那么大,更何況在此前的1-2月期間,美國其實遭遇的是“暖冬”天氣,風雪的影響還不及往年。所以,經擠不好這個“鍋”,老天爺首先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