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稀土行業協會馬榮璋和楊文浩等一行三人,分別拜訪了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和國家物資儲備局,并就稀土行業及市場的相關情況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針對當前稀土原材料市場供需情況,建議暫緩稀土產品收儲;二是釋放部分稀土產品儲備,發揮稀土收儲的平抑和調節市場功能。消息一出,引發行業內的密切關注。
以往國家收儲稀土都是一次性解決。一次性收儲傳導到稀土市場,就是價格在收儲完后迅速恢復低點。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家收儲采取“少量多次”策略,并且隔月收儲一次。
2016年6月首次收儲9大品種全部流標,此后的2016年12月、2017年1月、3月、5月已連續收儲4次,共計近6000 噸。其中,2016年12月為首次國儲招標,招標收儲1406噸,2017年1月,第二輪國儲招標收儲2000噸,招標價格較前次總體上浮2%-8%。3月,稀土國儲招標總量約3000噸,收儲總量約1000噸。5月27日,今年第三輪稀土收儲落定,此次稀土收儲招標總量3705噸,中標1665噸。相對于本輪收儲計劃的1.5萬噸,目前的幾輪收儲完成了不到40%。
盡管業內普遍預計按照收儲“隔月執行”的規律,本輪剩下的兩次收儲將在7月、9月招標,但7月的收儲并沒有如期而至。9月將至,稀土行業協會此番暫緩收儲和釋放稀土儲備的建議,勢必又將引發行業內的觀望情緒。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標志性稀土產品氧化鐠釹均價累計上漲54%左右,尤其是進入6月份以來,氧化鐠釹價格在近兩個月漲幅超過了36%。稀土價格的持續上漲,供需基本面也一再迎來利好。
從供給端來看,2016年10月,工信部印發《稀土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發展規劃”)。根據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稀土礦開采量將控制在14萬噸以下,年均增長量不得高于7.4%;礦山開采、冶煉分離及資源綜合利用全部納入六大集團管理,除六家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外,不再新增采礦權。
2017年4月13日,工信部發布《2017年第一批稀土生產總量控制計劃的通知》(下稱“控制計劃”)。根據控制計劃,2017年,國內稀土礦產品計劃生產總量為52500噸。其中,輕稀土計劃產量43550噸,中重稀土計劃產量8950噸;同期,國內冶煉分離產品計劃生產總量為50075噸。各省區配額無明顯變化,開采指標直接由對應稀土集團獲得。
從需求端來看,新應用的不斷挖掘有望對稀土價格帶來支撐。根據國內稀土消費結構,目前中國約有35%-40%的稀土被用作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不僅用于傳統的家電、電動自行車、箱包扣等領域,也用于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變頻家電、節能電梯等新興領域。
不過,8月就有消息稱,稀土監管部門眼下正在試圖給6月以來的暴漲行情降溫。
8月8日,國家稀土辦給六大稀土集團(中鋁公司、北方稀土、廈門鎢業、中國五礦、廣東稀土、南方稀土)下發文件,以穩定稀土市場。業內流傳的廣東稀土下發的通知顯示,按國家稀土辦通知,鑒于目前稀土市場出現報價無序、囤貨居奇的現象,要求六大稀土集團必須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行業生產經營秩序,嚴格按照稀土生產總量控制計劃抓好生產,順價銷售產品,共同促進稀土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國家稀土辦此舉是希望六大稀土集團不要帶頭漲價,穩定市場。然而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即使發文,稀土價格仍在上漲。”
而隨著稀土價格底部上漲,市場就出現了囤貨居奇現象。招商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多數稀土商品表現供不應求,現貨難以買到。商家對后市持樂觀心態,后市價格還會出現上漲,下游采購企業開始備貨,上游持貨不出,導致價格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稀土價格的上漲或對國家稀土收儲也產生一定影響。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收儲價格要參考市場價格,收儲價格低,稀土集團也不愿意交貨。”2016年6月啟動新一輪國家收儲的首次招標,9大品種全部流標,原因就主要在于招標幾個不達企業預期水平。而原本計劃在7月底進行的收儲已延期,暫時還未下發招標通知。
上海有色網分析師鄔小楓就此表示,此前有傳言稱國儲局將于本周開會討論收儲事宜,但中國稀土行業協會與發改委綜合司、物資儲備局的此次會晤,可能顯示政府相關部門希望稀土價格不再瘋狂上漲,理性回歸。稀土協會此次可能意在為“下游請命”,稀土的暴漲行情給下游企業傳導一定壓力,拋光粉、熒光粉、著色劑等下游企業原本消費需求有限,加之原材料端的跟漲,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從上周末開始到現在稀土保持平穩中小幅下滑,其中鐠釹平穩,氧化鏑、氧化釓等前期熱門品種開始小幅下滑,整體僵持,處于觀望,期待政策的進一步指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