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豆行情均圍繞天氣展開。鑒于7-8月天氣對大豆單產影響至關重要,因此高溫少雨天氣使得市場對CBOT大豆價格加以天氣升水。8月是大豆結莢和灌漿的關鍵生長期,除持續密切關注天氣外,按以往規律,預計8月10日公布的USDA月度供需報告將會根據大豆生長情況調整單產預估,這些都將對盤面走勢造成重要影響。因今年整個美豆供需大環境仍相當寬松,在炒作塵埃落定后價格未必還能如此堅挺。
馬盤方面,近期出現沖高回落,另外馬來西亞7月的棕櫚油數據也不樂觀。三季度是傳統季節性增產高峰,齋月過后,工人結束休假,因此,大部分機構大幅上調7月產量。剛剛公布的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報告中,7月產量環比增20.8%,大幅超出預期,7月底期末庫存178萬噸。盡管178萬噸的庫存同比往年仍處較低水平,但產量和庫存的恢復速度還是令市場有所忌憚。出口方面,SGS預計,7月馬來西亞環比將有4%的下滑,月末最后幾天出口有所好轉。在對中國的出口上,7月船期進口倒掛較多,近期進口持續走低。總體來看,馬盤棕櫚油在產量和庫存大增后,基本面情況并不樂觀。
國內方面,因7月增值稅調降,部分6月底到船移至7月,本月大豆到港量相比6月又有增高,7月預計到港920萬噸,8月目前預計820萬噸,而因巴西大豆高油特性在夏季不易保存,油廠需進口加工大豆,開機率始終保持高位,整體來看,國內供應壓力在當前依然維持歷史高峰。豆油正處在季節性消費淡季,之前消化比較差,庫存累計過快,目前豆油的商業庫存仍維持在140萬噸左右,后期的豆油庫存壓力,至少還將持續一個月。棕櫚油方面,根據目前的訂船數據,接下來,8月、9月進口到港較多。雖然目前國內庫存較低,但要想重復去年的情況難度較大,國內在8月就能見到庫存的重建,基差因進口的增多而逐漸走低,目前遠月進口還有部分企業有進口利潤,預計后期進口還將有所增多。菜油方面,臨儲菜油去庫存接近尾聲,剩下部分可能不再進行拋儲,但具體還要看政策。國產菜籽確實一直在減產,其稀缺性將得到體現。而由于國儲菜油庫存龐大,令菜油現貨價格偏低,進口菜籽壓榨利潤不佳,也限制了菜籽近年來進口量,僅維持在400萬噸左右。由此可見,國內菜籽類去庫存正在進行中。而從全球供求情況看,菜籽的供應增幅也低于其他油脂品種,因此,菜油與豆油、棕櫚油間的價差有望拉大,有望成為表現最強的油脂品種。故做多遠月菜棕油價差,是現階段較好的投資策略。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