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主力1708合約最高上探至47000元/噸一線。分析人士表示,近期銅精礦加工費的下降以及庫存的持續走低,也給予銅價進一步的支撐,短期銅價料將大概率走高。
供需面出現改善
在國際國內多數工業金屬走弱的背景下,今年2月以來,滬銅出現向下調整,價格重心不斷下移。
供給方面,據了解,雖然今年一季度必和必拓旗下智利Escondida銅礦罷工與印尼Grasberg銅礦的僵局,使得全球銅供應量在一季度出現了下滑。但隨著上述銅礦罷工的陸續平息恢復正常出貨,以及新增產能的持續投入,整體而言,今年全球銅產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長。同時由于去年底銅價高企,大量廢銅也被吸引流入市場,這些都將使得銅在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過剩。國際銅業研究小組(ICSG)也在其最新的月度報告中指出,今年前三個月,全球精煉銅市場出現了16.5萬噸的過剩,而去年同期該數據則短缺1.2萬噸。
國內方面,據上海有色網調研數據顯示,2017年5月中國電解銅產量為62.5萬噸,同比降3.55%,而前5個月累計產量為317.85萬噸,同比增0.59%。隨著國內冶煉廠集中檢修潮退去,大部分煉廠產量將恢復,6月中國電解銅產量將會顯著回升,該機構預計6月中國電解銅產量為65.9萬噸,同比增長1.85%。
當前供給端過剩的局面并未出現根本改善,而從需求端來看,ICSG在其報告中指出3月全球精煉銅產量為201萬噸,消費量為202萬噸,全球精煉銅市場出現5000噸的短缺,而2月時則過剩10.2萬噸。而從中國數據來看,該報告也指出保稅倉庫銅庫存也出現了明顯下降,從2月時18.2萬噸的供應過剩降至3月的3.5萬噸。因此,從數據方面,銅價似乎已出現曙光。
謹慎對待反彈空間
2016年銅價的上漲令人印象深刻,而自今年2月以來,滬銅卻展開了一輪馬不停蹄的回調,呈現出“探底-反彈-再探底”走勢,主力合約也從最高的51350元/噸下探至44500元/噸的階段低點,區間跌幅超10%。而經過近日的反彈,銅價后市何去何從又引發出廣泛熱議。
華泰期貨表示,短期來看,當周全球范圍內庫存進一步下降,加上秘魯全國礦工罷工預期,供應面成為銅價推升力量。但該機構認為,秘魯罷工產生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而價格回升之后,銅供應彈性并未消失,銅價缺乏大幅上漲基礎。從中期看,2017年全球銅精礦供應剛性增量較小,彈性增量主要取決于價格,精煉產能雖投放較多,但受限于銅精礦供應實際增量不足以使得價格再度下跌,因此中期銅價格筑底預期明顯。
另有市場人士表示,從技術圖形上看,當前銅價仍受5月3日形成跳空區間壓制,因而近期走勢相對較關鍵,由于庫存回落,銅價存在一定支撐,預計滬銅有望繼續維持震蕩格局,短期略顯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