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末至今,全球各大機構持續上調2017/2018榨季全球糖供應過剩量,原糖仍處于探底過程中,并已觸及16個月低位。國內方面,進口關稅雖已上調,但內外價差在1000元/噸以上,實施稅率在逐年下調。總體而言,未來兩年食糖平均銷售價應是一年比一年低。
全球食糖供應過剩量持續上調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6月20日當周,對沖基金及大型投機客持有的原糖凈頭寸為-28943手,較前周大減40793手,也是一年多來原糖期貨投機凈持倉首次由凈多轉為凈空,期貨價也隨之觸及16個月低位。
在2016/2017榨季,全球食糖供應還存在缺口,而2017/2018榨季,則轉為供應過剩,且過剩量從去年12月至今不斷上調。如Kingsman去年12月報告中提出2017/2018榨季全球糖供應過剩123萬噸。今年5月,過剩量更上調至313.8萬噸??梢姡斍霸鞘袌龅慕裹c在于未來供應過剩不斷上調的預期。
關稅稅率逐年下調,政策利好衰減
食糖配額外進口保障措施的關稅是逐年下調的。據商務部2017年第26號《關于對進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公告》中第二條規定,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配額外進口稅率從原先的50%提高至9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該稅率下調至9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該稅率下調至85%。政策利好逐年衰減。
此外,公告第四條提出了“不適用保障措施”的范圍,規定進口商需提供來自不適用保障措施的國家(地區)的產品原產地證明。實施保障措施的3年期限內,如被排除適用的發展中國家(地區)某一年的進口份額超過3%,可從次年起對其產品適用保障措施。雖然原產地證明限制了轉出口,但還可以通過海外加工或者多元化進口的方式,以原先的50%關稅進口食糖。
關稅政策是今年糖市的最大利好。不考慮逐年下調的因素,仍以95%關稅計算進口糖價,目前也只有5600元/噸左右。而廣西現貨仍維持在6700元/噸,日照加工糖6800元/噸,內外價差在1000元/噸以上。雖因許可證限制的原因,1—5月我國進口食糖127.4萬噸中有50.8萬噸進入保稅倉庫,只有71.1萬噸屬于一般貿易,但今年一般貿易進口量大概率不會少于200萬噸。再加上非正規進口,至少有400萬噸外糖進入國內市場,故內外市場關聯性不會差。國際原糖持續下跌,則國內糖價很難獨善其身。
看空糖價不囤貨,現貨商維持低庫存
原糖不斷探底,國內糖價也跌跌不休。其中,SR1801與SR1805合約已經跌破前低,只剩SR1709合約在苦苦支撐。6月26日,1月和9月合約價差結構首次出現遠月合約貼水。而5月和1月合約價差結構則一直維持遠月貼水,市場對未來的預期堪稱悲觀。
不同于以往的是,往年有政策利好的預期,且糖價重心逐步上移,市場看好糖價,囤貨意愿強,推動現貨價格上漲。而今年貿易商不愿意積累庫存,下游終端輪庫速度很快,現貨市場上沒有人囤貨,消費旺季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