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下旬,CBOT大豆上行乏力,轉而再次跌破期低點,創近14個月以來的新低,連豆沖高回落的時間節點要早于美豆。近期,由于多空因素交織,大豆價格將以區間振蕩為主。
美國大豆:優良率偏低,庫存高企
6月中旬以來,USDA對于美國大豆優良率的預估分別為66%和67%,均低于去年同期的74%和73%。對照2010—2017年的情況,今年美豆前兩周的優良率分別為同期的第六位和第四位,屬于近八年來的中低水平。從往年的情況看,后期美豆優良率水平將繼續下降。雖說當前美豆生長優良率不足以決定其單產,但早期優良率偏低會令市場產生擔憂情緒,如衛星圖像監測公司Planalytics就將美豆單產預估從6月1日的47蒲式耳/英畝下調到46.8蒲/英畝。
6月中下旬—7月上旬,美豆優良率依然偏低的話,USDA7月供需報告對于美豆單產的預估就有可能維持不變或者僅小幅上調。而這,對于美豆價格有一定的支撐作用。
自從3月底USDA的種植面積報告出臺,CBOT大豆11月合約與玉米12月合約的比價就出現較為明顯的下降,尤其是5月下旬—6月上旬,最低為2.32。由于二者比價下滑,不排除部分農戶從大豆改種玉米的可能性。另外,部分機構已經下調美豆種植面積預估,如Informa Economics的最新預估為8936萬英畝,低于3月底USDA公布的8950萬英畝。由此,6月底USDA對于美豆種植面積的預估可能略低于3月預估值,進而利好美豆。
6月底,USDA將出具谷物季度庫存報告。市場預期,截至6月1日,美豆季度庫存接近9.9億蒲式耳。照此預估,美豆二季度庫存同比將增加約13.56%,接近歷史第三高位。美豆季度庫存偏高,對價格具有壓制作用。
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余糧見底
6月上旬公布的中國農產品供需分析報告顯示,2017/2018年度中國大豆種植面積為789.9萬公頃,同比增加約10.38%;單產為1785公斤/公頃(約238斤/畝),同比增加約1.54%;總產量為1410萬噸,同比增加約12.17%。報告還顯示,2017年東北產區大豆播種基本結束,黑龍江全省和內蒙古東部大豆播種面積較上年明顯增加。5月東北大部分地區水熱條件有利于大豆春播和幼苗生長。5月上中旬內蒙古東部高溫少雨導致部分地區旱情發展,而下旬降水的出現緩解了旱情。此外,5月24—25日,內蒙古大楊樹、黑龍江嫩江等地出現低溫凍害,苗情較上年同期偏差,對單產的影響有待觀察。
截至6月初,內蒙古大豆播種面積為1039萬畝,同比增加12.5%;吉林東部山區大豆種植面積同比增加40%以上,中西部地區改種大豆的農戶極少;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增加,品種向高蛋白食品豆調整。
6月中旬公布的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顯示,5月東北產區余豆見底,關內大豆也日趨減少,供應偏緊,但隨著氣溫的升高,銷區步入消費淡季,大豆終端需求萎縮。
整體看,今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以及食品大豆進入消費淡季將壓制國內大豆價格的上漲空間,而余糧減少以及部分地區大豆早期生長狀況不如往年,則提振大豆價格。再結合美豆的情況,預計后期國內大豆價格以區間運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