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面積下降,天氣炒作升溫
6月以來,臨儲拍賣降溫明顯,南方銷區價格出現大幅回落,但臨儲起拍價將支撐市場,新季玉米種植面積預期繼續下降,產不足需將有利于遠期玉米價格回升。
拍賣明顯降溫,銷區價格回落
5月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火爆,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高溢價、高成交的氛圍帶動現貨市場價格上漲100元/噸。但隨著拍賣周期的持續,拍賣對市場的壓力逐步顯現。
自5月5日拍賣大幕開啟至6月9日,短短一個多月,臨儲拍賣成交數量達到了2279萬噸,已經超過2016年拍賣總成交量2182萬噸,市場階段性的供應已趨于飽和。貿易商心態已趨于理性,拍賣成交降溫勢頭開始出現。6月8日,東北分貸分還玉米拍賣成交率下滑到25.5%,6月9日,中儲糧包干銷售玉米成交率下滑到60%附近。在成交率下滑的同時,溢價空間大幅縮小,拍賣底價成交(零溢價)開始占據主流。
隨著拍賣成交降溫,現貨市場心態大幅改變,現貨價格回落勢頭明顯。南方銷區港口成交價格在5月中旬一度上漲到1860元/噸,但隨著拍賣糧的陸續抵港,貿易商的銷售壓力增加,價格開始下滑。6月中旬,廣東港口成交價格下滑到1710元/噸,價格跌幅達到了150元/噸。
臨儲起拍價將支撐市場價格
當前,臨儲玉米作為國內市場供應主體,臨儲起拍價格成為衡量市場底部價格的“標尺”。
按照2013年產吉林地區臨儲玉米起拍價測算,二等糧價格在1340元/噸,加上出庫費、升貼水以及運費之后,到達北方港口的成本在1580—1600元/噸,以此推算南方港口銷售價格為1700—1720元/噸,這個價格和當前的港口價格非常接近,現貨價格開始受到臨儲價的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上旬,2013年產臨儲玉米庫存只剩950萬噸左右,2014年產臨儲玉米有望接力拍賣以供應市場。市場紛紛傳言2014年產玉米起拍價格將提高50—100元/噸,按照這個價格計算,起拍出庫的2014年產玉米價格將較當前的市場價格高出50—100元/噸。
種植面積下降,產不足需局面將現
短期來看,國內玉米市場主導因素是臨儲拍賣,但如果從長期來看,隨著國內玉米種植面積持續下滑,產不足需的局面將在2017/2018年度出現。
今年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繼續推進,東北玉米種植面積連續第二年下降,華北夏玉米目前處于播種期,預計播種面積同樣減少。按照行業主流預測數據,201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將下降到3540萬—3560萬公頃,產量預計為2.11億—2.12億噸,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產量。而2017/2018年度,我國玉米飼用需求和深加工需求穩中有增,年度玉米需求預計在2.14億—2.18億噸。因此,在2017/2018年度,產量將出現最近7年來首次低于需求量的情況。
如果結合玉米期貨指數月度圖來看,2016年9月,玉米指數出現的1385元/噸,有望成為2016/2017年度玉米期貨價格走勢的最低點。從長期技術走勢來看,玉米價格觸底回升勢頭明顯,遠月玉米價格將獲得較強支撐。6月—8月,玉米關鍵生長期的天氣炒作逐漸步入高潮,特別是在種植面積下降的大背景下,天氣格外需要關注。
綜上,雖然臨儲拍賣成交降溫,但現貨價格后期將受到臨儲拍賣底價的支撐,在種植面積下降、天氣利多題材炒作的帶動下,玉米期貨價格易漲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