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籠罩在地緣危機當中,雖然黃金獲得避險買盤,但是再一次被比特幣碾壓了。比特幣在5月底出現大幅回調之后,剛進入6月份沒幾個交易日,“瘋牛行情”又犯了,不僅收復了此前所有跌幅,更是再創歷史新高,國內比特幣報價今日(6月6日)突破20000元,截至發稿最高觸及20490元。每次比特幣的暴漲,都伴隨著“泡沫論”的質疑聲,可是,真的是如此嗎?
☆比特幣又來碾壓黃金“避險王”,升破20000元大關☆
此前提到本周有諸多風險事件來襲,市場投資者紛紛尋求避險庇佑。昨日卡塔爾遭中東多國“拉黑”的風波,令避險資產大漲,黃金雖然延續漲勢,但仍不及1300關口。比特幣則一路狂飆,如脫韁的野馬,漲勢根本停不下來,今日一度強勢上破20000元。今年以來,比特幣已經累計上漲17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比特幣的暴漲都伴隨著”泡沫論“的聲音,究竟真的如此,還是僅僅是投資者的”杞人憂天呢?
☆比特幣“泡沫魔咒”言論不散,背后有五大原因☆
安全問題
5月爆發的勒索病毒攻擊提醒人們,由于具有匿名性的特點,比特幣依然受到黑客和犯罪分子的青睞。
2014年,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總部位于東京的Mt.
Gox宣布遭到網絡攻擊,隨后申請破產保護,比特幣應聲下跌。
2016年8月,香港的比特幣交易平臺Bitfinex被黑客竊取了大約價值6900萬美元的比特幣,比特幣再次大跌。這個交易平臺此后已經補償了客戶的損失。
規模爭論
關于如何升級比特幣區塊鏈的問題,比特幣社區已經爭論了一年多的時間。
驗證交易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已經上升至歷史新高,使得企業更難使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雖然比特幣高管表示,2017年可能是這種加密貨幣真正開始擴大規模的時候,不過其他人卻不太確定。
近期,50多家公司簽訂了加快比特幣交易速度的協議,可是就像2016年在香港達成的協議那樣,意識形態的分歧阻礙類似協議真正得到落實。SegWit在2016年10月簽訂的升級協議備受稱贊,不過只有三分之一的比特幣社區接受。
如果最新的協議沒有取得進展,這種僵局持續下去,數字貨幣用戶可能會放棄比特幣,選擇提供更好區塊鏈的其它貨幣。
數字貨幣競爭對手
在價格暴漲導致加密貨幣行業陷入瘋狂之際,人們很容易忽視更廣闊的前景。
盡管自2017年年初以來,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了超過100%,可是隨著其它的數字貨幣搶走了風頭,比特幣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華爾街區塊鏈聯盟(Wall
Street Blockchain Alliance)主席羅恩·夸蘭塔(Ron Quaranta)說,現在估計比特幣有700個競爭對手。
根據CoinMarketCap.com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比特幣占據整體數字貨幣市場大約一半的份額,低于2月的85%左右。與此同時,以太坊(Ethereum)的市場份額增加到大約20%。
不過有些替代幣支持者并不感到擔憂,他們說只要還有另一種數字貨幣站得住腳,比特幣的生死并不重要。
并不是大多數政府認可
2015年,紐約開始為加密貨幣公司頒發有爭議的營業執照,但是根據Coinbase的統計,截至2017年1月中旬,只有三家公司獲得了執照,因為許多初創企業無力支付申請費用。
2017年1月,美國金融監管局要求公眾協助識別區塊鏈可能存在的風險。兩個月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駁回了溫克爾沃斯兄弟關于數字貨幣交易基金上市的申請,比特幣價格隨之暴跌。
在近期關于中國區塊鏈的報告中,盛博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指出,雖然這項技術可以讓中國銀行業受益,但是不可能引發金融革命。除了監管部門對金融創新持保守態度以外,區塊鏈技術的保密性和性能方面的限制,使其最適合面向企業而不是終端消費者。
泡沫破裂
無論是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投機熱,還是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股票狂潮,歷史證明市場會進行自我修正。
投機市場往往會在某個時候失去動力,確定臨界點總是最難的環節??紤]到比特幣最近的驚人暴漲,有些投資者很難相信,人們念念不忘的泡沫魔咒在比特幣的身上會有什么不同。
☆比特幣此輪飆漲背后和日本人有關?☆
比特幣漲勢瘋狂,成數字黃金。這使得日本的家庭主婦,也就是所謂的渡邊太太們、韓國退休人士以及成千上萬想要規避低息的人士都開始競相投資比特幣。路透社采訪了日本的一位零售商,據這位零售商所說,她開始買比特幣,因為大家都說不能再指望日本養老金了,這讓她心生憂慮從而做此決定。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援引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布萊恩·凱利的觀點稱,比特幣價格的暴漲,與日本將比特幣合法化以及機構投資者陸續進入加密貨幣領域有關。
市場供給,目前開采量已達75%
不得不說,市場是影響比特幣價格的關鍵因素——2008年,神秘人物中本聰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提出比特幣概念。在設計當初,比特幣的供給總量就限制在2100萬個。
經過幾次調整和更新,比特幣的生產如今完全公開透明化。利用電腦獲取比特幣的過程被形象地稱為“挖礦”,挖礦的參與者就是“礦工”——因為挖礦者通過計算機大量計算,誰先解出運算任務誰就獲取一個比特幣。在比特幣產生初期,比特幣非常好“挖”,普通電腦就能完成,只需下載軟件就可以“挖礦”。
然而隨著幣價上漲,“挖礦”的人越來越多,與之相應的全球的算力增長越多。據統計,目前比特幣的開采量已經達到1600萬個,超過總額的75%,由于未“挖”出的比特幣越來越少,這直接影響了比特幣的供應流通量,導致其價格上升。
政府支持,多個國家正在合法化
當然,比特幣的暴漲更直接得益于政府層面的支持。具體而言,今年4月1日,日本通過了比特幣用于支付的法案,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正式確立。“這些已經使日本成為比特幣交易市場的主導力量。數據顯示,日元是購買比特幣中最受歡迎的法定貨幣。世界上現在每天超過一半的比特幣交易量是用日元進行的,”對沖基金經理布萊恩·凱利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由于比特幣在日本已經被政府認可,甚至有人猜測,一些日本的主要銀行將把比特幣作為日元、美元和歐元等貨幣進行交易。
除了日本之外,有新聞稱澳大利亞將于2017年7月1日把比特幣視為合法貨幣,并將廢除比特幣商品與服務稅,這意味著澳大利亞的比特幣交易者和投資者通過受監管的交易所和交易平臺購買和出售比特幣將不會再被征稅,這直接利好比特幣。此外,俄羅斯去年年底解除了宣布比特幣為非法商品的禁令,已經開始將比特幣合法化的進程。
所以,不單單是日本,比特幣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的趨勢。
技術升級,擴容提速方案被認可
其次,比特幣交易系統的技術升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網絡愛好者的信心,造成比特幣價格短期強勢增長——隨著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比特幣日均交易總量達到驚人的25萬至30萬筆。
但是,中本聰在比特幣上線之初對每筆交易的數據容量進行了嚴格限制,導致如今每天有高達15.8萬筆的交易等待驗證,也迫使用戶支付高昂的費用來加速驗證,這加大了比特幣的支付難度。
不過,在五月舉行的會議上,來自全球21個國家的數字貨幣公司達成共識,提出兩種擴容提速方案,有望提高比特幣的交易效率,得到了大部分“礦工”和技術客的支持,市場對比特幣的熱情被重新點燃。業內認為,這意味著比特幣區塊鏈的擁堵現象將被緩解,比特幣轉賬可以更快被確認。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