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歐佩克大會最終達成了延長減產9個月但減產規模保持不變的決定,令人失望的結果引致油價崩跌超過5%。且不管當前油價如何,自歐佩克減產以來油市就一直擔憂,頁巖油會趁機奪取市場份額。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將市場份額轉手讓人十分危險,歐佩克應從豆農身上學習這個教訓。
近期,William Watts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巴西大豆出口與美國頁巖油出口有些相似之處。在過去四十年里,巴西一直是全球重要商品出口國,也是美國的極強競爭對手。但在1970年代,全球大豆出口市場基本完全由美國壟斷,當時的巴西壓根算不上對手。直到1973年時任總統尼克松對大豆、玉米等谷物實施禁運,農產品出口局面開始發生變化。
事實上,實施禁運導致國內農產品價格暴跌還不是最壞的結果,比這更糟糕的是該措施嚴重損傷日本對美國的信心。一直以來,日本都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國家,該國十分依賴美國農產品供應。
在禁運措施實施后,日本對巴西投入大量資金,尤其是大豆行業。從此之后,巴西大豆生產和出口都快速增長。1971年,巴西累計生產了7600萬蒲式耳大豆(1蒲式耳約等于35.238升),而同期美國生產了11.27億蒲式耳。而到了2016年,巴西生產了35.46億蒲式耳大豆,而美國生產了39.26億蒲式耳。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