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上周的會議上同意將每天減產原油180萬桶的行動再延續9個月至2018年3月,這使得市場投資者日益堅定地開始認為在年年剩余時間內,國際油價將維持在55-60美元/桶的水平。
看多方:低油價導致勘探欠賬,油價將暴漲“還債”
有一派的意見是堅決對油價長線看多,認為此前低油價造成的上游投資縮減,將會在此后迎來“還債”的高峰,在2020年前后,國際油市的主基調將由過剩轉為短缺。這一陣營以國際能源署(IEA)為代表。該機構指出,去年全球的新增原油探明儲量水平創下了70年以來新低,原因是根本沒有更多新資金投入到這一領域。
IEA因此表示,如果要阻止在數年之后出現“供給休克”,那么石油企業就應該在堪探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否則,到了2020年前后,國際油價將會錄得大家始料未及的戲劇性飆升。
而這個觀點得到了部分業內人士的應和,這些人士指出,在沒有新增已探明儲量的狀況下,傳統油氣儲量將以每年3-4%的速率被耗竭。而堪探領域的投資減少,就意味著新增儲量的增長會跟不上現有儲量的耗竭,在此預期下,油市最終進入牛市將不可避免,在未來2-3年會漲到80美元/桶。
看空方:傳統供需格局面臨顛覆,不可再用老眼光看待
但其他分析人士的看法則截然相反,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油價都將繼續徘徊在低位,但他們給出的理由卻各不相同。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原油的需求峰值會先于供給峰值到來,原因在于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共享汽車會消滅大量的燃油需求,所以指望供給短缺來制造油價牛市是緣木求魚。智庫專家甚至認為,全球石油需求量在2020-21年就會見頂,這比預期中還要早十年,在此之后,石油需求量將錄得崩潰式下降,令原油價格在2030時跌至25美元/桶,這會令整個石油產業鏈都進入“冰河時代”。
而即使主流市場人士對油市的需求前景沒有那么悲觀,但光是從供給側來看,許多人多不傾向于看多油市。這些人士指出,頁巖油不斷進化的開采技術和由此而持續下降的保本成本,已經足以對石油價格構成持續壓低的“上限”壓力。受此影響,業內機構摩根士丹利就把2020年的油價預期從70-75美元區間下調到了60美元/桶。
另一家知名投行高盛也在此前表述了和大摩相同的觀點,認為從長期來看,油價的走勢趨勢將是“逐波下行”,至少在未來5年內,可預計的供給增長將推動油價走低,直到2020年代前半段,“頁巖油革命”的沖擊波仍不會徹底散去。高盛指出,頁巖油企業已經證明,其在當前油價在50美元/桶水平時仍可以如魚得水,在業務上游刃有余,因此其產能在未來也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所以,對于油市長期前景,多空雙方的觀點已經針鋒相對。一方面,看多者堅持認為此前的低油價時代嚇跑了投資者,為油市的長期供給稀缺埋下了伏筆。但另一方面,看空者卻認為,由于頁巖油的強勢崛起,當前的市場格局已經與當年截然不同,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因此,至少在未來數年間,油市繼續低迷乃是不可避免。
而究竟哪一方的觀點更正確呢?或許,在OPEC減產協議在2018年3月到期時,這一組織,連同整個石油市場投資者所做出的下一步決定,就會向大家給出答案了。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