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經濟持續復蘇,國際油價整體延續震蕩走低的局面。供應過剩沒有出現明顯改變,美國頁巖油生產強勁復蘇,并且美國未加入減產協議,供求矛盾難以調和,未來原油市場博弈將進一步加劇。
首先,凍產協議方面,歐佩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為調節國際原油市場平衡,從2017年開始執行減產協議,到6月底減產協議將到期。日前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決定將原油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至2018年第一季度結束,減產幅度維持在180萬桶/日,減產規模維持不變,希望借此來解決原油市場的供應過剩問題。然而,這一結果并未讓市場感到振奮,甚至引發了市場失望情緒。延長減產協議之所以沒有提振油價是因為未達到市場減產預期,相關國家不同意進行更大規模的減產或延長時間,加之在消息公布前,沙特和俄羅斯等國均已透露出此次會議將延長減產協議期限,使得市場對這一消息有充足的時間消化。因此,國際原油價格延續了下跌勢頭,繼續走低。
其次,供需方面,美國石油協會(API)公布的庫存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意外減少867萬桶,預期為減少283萬桶,前值為減少150萬桶,API原油庫存創下去年9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遠超預期。同時,市場分析頁巖油難以取代傳統原油,它們面對的實際上是不同的市場。此外,這一輪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導致對北美以外地區中質原油和重質原油生產投資下降,或許會導致這一市場在未來供不應求,持續帶來利好。
最后,美國夏季駕車季節開始,夏季美國的車用燃油需求通常會大幅增加。由于經濟增長和汽油價格相對較低,本周末出行的美國人預計將達到12年高位,應該對油價起到支撐作用。
綜上所述,美創環裕分析師認為,目前的減產協議能否真正解決國際原油市場基本面供過于求的狀況尚需觀察,但對維持短期市場穩定有一定作用,同時受到原油庫存持續下降和美元走弱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將反彈。不過,國際油價復蘇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是為美國頁巖油生產企業注入大量資金,使其獲得增產的動力,瓜分參與歐佩克及非歐佩克減產協議國家的原油市場份額,令市場進入深度博弈,投資者需謹慎操作。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