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OPEC和俄羅斯宣布延長減產協議的當周,今年美國原油出口翻倍。
據美國能源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數據,6月2日當周的美國石油出口130萬桶/日,為史上的單周第三高紀錄,比2016年的出口均值翻倍,也是去年12月出口量44.2萬桶/日的三倍。
今年以來,美國石油出口有三周站上了100萬桶/日的整數關口,五月以來的平均出口量為92.7萬桶/日,預計2017整年都將保持這一節奏。而最新的出口數據僅比OPEC減產承諾少了50萬桶/日,證明美國正成長為OPEC的勁敵。
一切始于40年原油出口禁令解除
2008年大規模采用垂直鉆井和水力壓裂技術開采頁巖油后,美國的石油產量在幾年間暴漲了90%。2015年12月,奧巴馬政府廢除了1975年尼克松任內下達的石油出口禁令。在短短17個月間,美國南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石油出口激增。
作為對1973-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防御措施,美國當年禁止非煉解的原油出口,但允許煉解后的成品油自由流動。時至今日,美國出口的石油制品仍是原油的九倍之多,而美國出口到全球市場的原油也僅占總供應量的1%。
在石油出口解凍之前,截止2013年,美國99%的原油出口目的地是加拿大,而現在已經開始出口到全球30多個國家,中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日本和哥倫比亞都是主要目的國。據ClipperData大宗商品研究主管Matt Smith統計,美國銷往亞洲的原油從去年的7%漲至40%。
亞洲買家占比40% 鹿特丹港成歐洲入口門戶
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4月間,亞洲買家占美國總原油出口的比重升至39%,而出口到加拿大的美國原油比重降至30%。歐洲精煉廠商買家占比22%,拉丁美洲占比9%。
中國也在今年超越美國,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去年12月的原油進口量更是創下860萬桶/日的歷史新高。有專家介紹稱,過去中國一半的原油進口來自于沙特、安哥拉和伊朗等OPEC國家,今年以來進口了更多美國和巴西的石油。
華爾街日報觀察發現,今年以來也有更多美國銷往海外的原油航線被開發,連接了美國到印度、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和丹麥的海上交通。同時,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成為美國石油進軍歐洲的主要門戶,殼牌石油在該市運營著歐洲最大的美國WTI原油精煉廠。
美國原油開始挑戰俄羅斯的壟斷地位
盡管今年前4個月,美國進口到歐洲的原油僅有2500萬桶,但也開始挑戰到俄羅斯能源在歐洲的壟斷地位。例如夾在產油大國俄羅斯和阿塞拜疆之間的格魯吉亞,今年3月就從美國買了一船原油,被分析師認為極具象征意義。即警示現有供貨國:我們可以找到替代供貨商。
Liplow Oil Associates總裁Andrew Liplow認為,伴隨美國油產持續上漲,未來六個月的石油出口還將創多個新高記錄。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調了今年的美國油產預期至933萬桶/日,并上調2018年的油產預期至1001萬桶/日,將創史上新高紀錄。
WTI和布倫特價差是帶動出口的有利因素
咨詢機構IHS Energy副總裁Kurt Barrow認為,今年以來,WTI和布倫特的價差保持在2.5美元/桶,以及租用運油貨輪更為便宜,都導致了美國出口的原油和成品油激增。Again Capital創始合伙人John Kilduff也認為,如果美國石油加速出口的趨勢持續,將在短期內利好于WTI油價。
美國能源部分析師Mason Hamilton援引了另一個促成美國石油出口激增的原因:出口禁令解除,令從中東運油過來的油輪不用再空駛回港,而是可以滿載來自美國的石油駛向歐洲。據華爾街日報,美國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在5月底對此進行了裝船測試,預計將大規模應用。
管理資產規模168億美元的Tortoise Advisors董事總經理Rob Thummel預計,中國和墨西哥在今明兩年的油產都會呈現回落,對美國原油的進口需求也會相應抬升。不過福布斯也撰文提醒,美國的頁巖油屬于含硫量較低的輕甜質,亞洲和歐洲客戶需要擴建適合煉解輕質原油的基礎設施才行。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