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品期貨市場跌聲一片,不過白糖期貨卻相對抗跌,甚至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表現。白糖期貨為什么能逆勢走強?備受資金關注的白糖又蘊含著怎樣的投資機會?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邀請南華期貨研究員姚永源進行解析。
記者:近期,商品期貨市場跌聲一片,不過白糖期貨卻相對抗跌,該如何看待?
姚永源:從商品庫存周期角度看,目前國內已經處于被動補庫存階段。庫存周期一般是2-3年一個輪回,本輪庫存周期啟動時點大約在2016年2月。主動補庫存階段供小于求,隨著價量上升就上演商品大牛市,時間跨度已經達11個月。2017年商品開始醞釀下跌,而近期跌聲一片,踏入被動補庫存階段,投資者對未來需求看淡,避險情緒濃厚,更加劇了商品價格下跌。而糖的下游需求與人們消費習慣密切相關,短期很難改變,恰好糖消費步入夏季高峰季節,企業備貨明顯,所以資金轉而炒作白糖期貨多頭。無論是作為避險還是作為看好夏季糖消費旺季的投資,白糖都是短期最佳的品種。
從收益率周期來看,商品下跌也是順勢。南華商品指數的移動年度累計收益率顯示,2017年初國內大宗商品移動累計年度收益率達到96%區域。從商品牛市漲幅的角度看,商品期貨整體回調還將繼續,預計在年底調整結束。在整個商品熊市的環境下,我們預判白糖期貨要走出牛市的概率較小,在沒有額外事件驅動下傾向于整體走勢偏弱。
記者:當前白糖市場的基本面情況怎么樣?
姚永源:國際方面,美糖持續震蕩下跌,截至5月4日收盤價為15.36美分/磅,利空國內糖價。但是國內糖業受國家控制較大,價格方面經常走出獨立行情,比如近期的內強外弱,還需要重點從國內基本面分析。
國內糖供應方面,目前國內已經過了榨糖期,中糖協公布3月份糖產銷數據顯示,本制糖期全國已累計產糖861.87萬噸,較上制糖同期增加了62.29萬噸。新糖供應主要靠國家拋儲和進口,截至2017年3月份,進口食糖30萬噸,比2月份增加了12萬噸,預計后期還將繼續增加進口配額。
國內銷糖方面,截至2017年3月底,本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372.23萬噸,較上制糖同期增加了50.34萬噸,累計銷糖率43.19%,較上制糖期同期增加了2.93個百分點。5月3日廣東省糖協公布,截至4月底糖銷量46.8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1.13萬噸。當前正值步入夏季銷糖旺季,預計后續糖銷量將進一步增加。
記者:展望后市,對白糖期貨走勢有什么判斷,操作上有什么建議?
姚永源:人們的消費習慣短期很難改變,影響糖價走勢更多的是糖供應方面,所以我們中長期依舊持偏空觀點,關注點主要在于食品通脹指標以及糖進口量的變化。假如通脹預期上漲,糖價可能會再次走強;若國家放開糖進口或者走私糖打擊力度不夠,則糖價下跌的速度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