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連棕櫚油1709合約下跌1.75%,創下4月14日以來最大周線跌幅,由于巴西政壇及原油變局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市場對棕櫚油的供應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棕櫚油市場利空因素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從而打斷了棕櫚油的反彈行情,新一輪的下跌行情已經開始。
供應方面來看,全球大豆供應量處于增長態勢,其中新季美豆種植進度已經開始發力加速了,截止5月21日當周,大豆播種進度已經超過了過去五年的均值,與去年同期持平。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世界農業產量報告顯示,2016/2017年度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116億噸,比上月預測高出60萬噸,比上年高出1510萬噸。美豆面臨南美豐產和新季大豆播種面積增加的壓力,其價格也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CBOT大豆期貨5月30日觸及14個月低點。
巴西政壇突發事件也對油脂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巴西《環球報》5月17日披露,巴西總統特梅爾曾致電全球最大肉品出口商JBS公司董事長巴提斯塔,要求他支付現金給巴西眾議院前議長昆哈,確保昆哈不會泄漏一絲內幕,巴提斯塔把這段對話錄了音,并在認罪協商過程中,把它交給了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報道一出,巴西現任政府遭遇信任危機,在隨后的5月18日,巴西金融市場歷經2008年以來最瘋狂的一天:股指期貨開盤重挫10%,觸發熔斷機制;巴西雷亞爾期貨大跌6%后停止交易;美元兌巴西雷亞爾一度漲逾7%;棕櫚油當天沖高回落,跌0.18%。5月22日,總統特梅爾接受巴西媒體采訪時重申自己無罪,堅決不辭職,當天棕櫚油上漲1.24%。25日,特梅爾在發布的一段視頻講話中表示,巴西政府不會因此停擺,國會也會正常運轉,但筆者判斷巴西總統丑聞事件很難在短時間內平息,這將導致雷亞爾匯率加速貶值,迫使巴西農戶加速出售大豆,從而對棕櫚油產生不利影響。
當然短期內的利多因素也是存在的,馬來西亞棕櫚油局公布的4月份棕櫚油庫存和產量增幅低于市場預期,數據顯示4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154.81萬噸,環比增加5.74%,低于平均預估增幅8.8%,月末庫存159.99萬噸,環比增加3.02%,也低于平均預估增幅6.2%。此外,馬來西亞政府將毛棕櫚油出口關稅由4月份的7.5%降到7%,降低了國際買家的采購成本,對出口形成利好支撐。5月26日,船運調查機構ITS發布的數據顯示, 5月1-2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00萬噸,環比增加16.2%,數據本是利多棕櫚油的,結果當天棕櫚油跌1.28%,這是因為前一天原油大跌5.16%,而原油大跌的原因來自市場擔憂主要石油出口國的減產行動可能不足以消除全球過剩供應。5月2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決定延長減產協議,但減產力度和減產延長的時間均不及預期,筆者分析OPEC減產努力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的產量,美國并未參與減產行動,而且該國產量自2016年中以來已大增10%,超過930萬桶/日,接近俄羅斯與沙特阿拉伯的產量水平。
當然拋開原油市場的意外不提,從較長的周期來看,棕櫚油自身的產量也是趨于增長的。美國農業部發布的5月份世界油籽市場貿易報告顯示,2017/18年度全球棕櫚油產量預計同比增長,因為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產量繼續提高。而國內方面,油脂市場進口力度加大,后期供應壓力驟增,海關數據顯示,4月中國進口豆油(5670, -196.00, -3.34%)5.3萬噸,高于3月的2.7萬噸,高于去年同期的1.9萬噸,2016/17年度迄今為止累計進口豆油31.1萬噸,較2015/16年度的31.9萬噸減少2.5%。4月豆油進口均價為866.6美元/噸,明顯高于3月的830.6美元/噸,小幅高于去年同期840.4美元/噸,同時數據跟蹤顯示,4月國內豆油消費量在139萬噸左右,高于3月的120萬噸,也明顯高于去年同期112萬噸,雖然4月庫存消費比在0.77,較3月有所下降,但仍處于偏高水平。據悉4月份中國進口棕櫚油42.4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54.60%,1至4月份中國進口棕櫚油167.61萬噸,同比增加16.92%。
綜上所述,棕櫚油價格短期的利多因素已經基本消化殆盡,而新的利空因素正在發酵,棕櫚油市場正在走向供大于求的格局,并且這種預期將逐步強化,因此預計棕櫚油1709合約價格將震蕩下行,上方強壓力位5500元。
(原標題:棕櫚油新的利空因素正在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