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是我國工業體制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市場化和國際化程度都很高,2016年我國有色金屬產量同比增長2.5%,達到5283萬噸,已經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近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尚福山在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中表示。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全球最主要的有色金屬現貨和期貨市場。而銅作為有色金屬中的領頭羊,甚至大宗商品的探路者,其走勢更受業內關注。從2011年年初的高點到2016年年末的低點,銅價跌了近6年之后,在2016年年底迎來反彈。銅價是否就此見底?在會議上,多位資深專家認為,受品位下降以及供給壓縮,銅精礦或迎來結構性短缺,隨著成本的提升,銅價重心或將震蕩回升。期貨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已經融入了有色金屬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
預期成本提升,銅價重心將繼續回升
“由于銅礦品位下降、資源枯竭,全球在產銅礦的產量將按1%的年均增速下跌至2025年。只要全球需求能夠保持年均2%的增速,結構性短缺就不可避免。”Erik Heimlich表示。品位的下降意味著銅金屬產量的減少。一般來說,在銅價持續下跌時候,礦山企業會選擇提高自己的邊界品位和入選品位,盡量多產一些高品位的礦石,通過減少噸礦處理量,維持自己銅礦產量,或者處理同樣礦石得到更高收入。然而這次銅價的下跌,全球主要大礦山的品位卻有非常顯著的下降。
“2011年全球最大的礦山品位在1.3%,最近下降到1%,主流大礦山品位的明顯下降,是全行業成本上升的一個因素。”劉司方稱。他認為,隨著匯率貶值速度的降低,油價的回升,以及近期頻繁暴發勞資糾紛或導致人力成本的增加,銅礦成本降低的速度在進一步減緩,銅價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今年銅礦成本到達近期的低點之后,明年會有小幅的反彈。
安泰科高級工程師何笑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銅市處于緊平衡狀態,筑底在去年和前年已經基本完成,銅價重心會繼續回升,但是由于需求增速比較低,目前銅市不具備大牛市,震蕩的概率比較大。
供給壓縮帶動,銅價底部崛起
英國商品研究所銅部高級分析師Erik Heimlich在上衍有色論壇上表示,由于供給方面的壓縮,今年銅產量增長比較有限,甚至可能會出現負增長,今年一季度全球銅產量已經出現下降。而且通過觀察在建的銅礦項目,今年沒有大型的銅礦項目投產。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幾年的低銅價帶來了銅礦業開發的低潮,許多銅礦項目或擴產項目不停的被推后和降級甚至取消。
與之觀點相同,伍德瑪肯西(Wood Mackenzie)高級研究員劉司方在“江銅專場”研討會上表示,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由罷工引起的干擾促使銅價突然上漲,今年一季度的罷工則影響了銅的實際產量,今年銅精礦或處短缺的情況。
今年2月份開始,全球前兩大銅礦Escondida和Grasberg前后開始罷工。力拓集團稱,由于世界兩大銅礦相繼停產,一季度銅礦產量低于預期,全球產量下降了25%。今年前三個月,銅礦產量同比下降了37%至8.4萬噸。據華泰期貨統計,全球今年合同到期的銅礦有10家,其中4家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一旦勞資雙方無法達成一致,銅市就或掀起“罷工潮”。
在需求上,Erik Heimlich認為,中國的銅消費會慢慢減速,但是印度消費的崛起會彌補中國的下滑。同樣,江西銅業集團副總經理吳育能在“江銅專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用銅高峰時期已過,銅消費正在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2015年到2016年,中國的銅消費增長率在3%-5%,而高峰時期,2001年到2009年我國銅的年度消費是以13%的速度增長。“中期來看,未來兩三年,全球能夠對沖銅消費下滑的因素可能來自于美國重啟基建,以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活動等;更長周期來看,印度和東南亞新興經濟體是下一輪增長引擎。”他說。
(原標題:結構性短缺成共識 銅價或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