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群媒體
從Snapchat到Facebook,社群媒體在傳遞訊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執行董事長麥樸思在東京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推特之類的社群媒體給了“假新聞”一個平臺,快速在投資人中散播混亂的種子。
社群媒體給民眾太多消息,以致于像是FBI局長科米被開除這種新聞的影響力大為降低。
麥樸思說:“如果你面對這么多令人困惑的信息,你又不知道哪個是真實的,哪個是假的,你會覺得,那好吧,我干脆什么也不做了。”
2、金融危機
自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以來,投資彷彿是坐云霄飛車,災難接踵而至--希臘債務危機蔓延、油價崩盤、中國經濟放緩、英國脫歐、美國大選。難道是投資人有點麻木?美銀美林全球經濟學家Ethan Harris在3月接受訪問時說,交易員關注的事情,漸漸開始不僅僅是主要市場事件的悲觀預測。此外,各主要央行表明會介入支撐市場,因此投資人也有恃無恐。
“這段期間沖擊一再降臨,我想投資人變得越來越堅強,”Harris說。“市場對于不確定因素似乎習以為常,因此就得學著與其共存。”
3、特朗普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搖擺,他推動的法案失敗,使得資產走勢分歧。
ConverGEx Group LLC的期權交易資深副總裁MATt Friedman2月接受訪問時說:“自從大選以來,金融、工業等類股表現良好,但是其他類股表現落后,類股表現相互抵消,導致波動率走低。”
4、心理層面
正當投資人以為自己已經搞清楚之際,市場就會反撲。高盛首席執行官Lloyd Blankfein也有同感,他警告波動率這么低并非市場“正常的休息狀態”。
他在5月9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每當我習慣于低波動率時,就像我們在格林斯潘時代的末期一樣,我們認為一切都在掌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