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在去年12月的大規模拋售激起了崩盤恐懼后,許多投資者都倉促退場了。可是,等待他們的,卻是道指上周四史上首次突破2.7萬點的消息。
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告訴人們,當投資者都買進股票,后者的價格就上漲,而投資者都賣出,后者的價格就下跌。然而,在2019年的市場上卻發生了奇特的一幕,盡管不少絕望的投資者不斷拋售,但是股市卻持續上漲。理柏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股票基金已經連續三個月呈現凈投資穩定外流的態勢。
市場可以持續上漲,主要該歸功于強勢的基本面、可圈可點的盈利,以及聯儲加息的可能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當中,美國企業總計回購了價值2700億美元的股票,提供了重大的支撐力。
不過,那些尚未退場的投資者也不能掉以輕心。舒特相信,當下,資本向債市轉移的重置,至少部分程度上該視為持續的“尋求避風港”的心理使然。
為了遠離波動,投資者正在將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貨幣市場基金(今年迄今為止投入大約1480億美元,收益率不到1%)和債券(今年迄今為止大約2555億美元)。
毋庸贅言,這些投資一直就是低風險的同義詞,但是其回報也明顯不及股票。舒特解釋說,其實正是對股市的憂慮和恐懼推動著投資者進入這些市場,只要他們的資金能夠安全,就“可以接受這些低于水準的回報”,“這也讓我充分領教了較之于資本回報率,人們現在是怎樣更加擔心資本本身的”。
當下,全球層面,負收益率的債券已經達到13萬億美元之多,還有25萬億美元債券收益率低于通脹率,正充分反映了投資者為了安全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態度。
可是,Edward Jones的沃恩表示,其實投資者將資金從股市轉到債市,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動機,比如,許多投資者可能是在利用機會重置自己的資產,來實現投資組合的長期多元化配置。
“股票的強勢表現已經持續了相當的時間,因此在投資組合當中所占的比重也自然變大了,對于那些有各種資產預設比重目標的投資者而言,這部分就可能變得過大了,意味著他們承擔了超過自己希望的股市風險。”
SEI的斯米吉爾(Jim Smigiel)也表示:“我會建議投資者利用12月那樣的市場環境重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在更有策略性意義的層面上削減自己的股票投資。”
Conning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塞加(Rich Sega)強調,“支撐股市的基本面現在都可圈可點”,因此,如果股市下跌,也沒有必要慌亂——“不妨利用這機會來讓你的投資組合配置重歸目標架構”。
塞加、沃恩和舒特都認為2020年發生衰退的可能性很小,這也就意味著,牛市還有充分的空間繼續上行。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