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意都能這么幸運,可以有很高的天花板,可以不斷擴張產能。很多生意其實是不能擴張太多的。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電影院。你在一線城市蓋再多的電影院沒用啊,一線城市人口的增速遠遠低于屏幕的增速,而屏幕的增速又遠遠快于好片子的增速,所以,擴建產能未必就能做大收入。
這個時候,公司們會拿出方案B,自己的生意不爭氣,那我要投資別人的生意!我要并購你!可問題是別人的蔥花香菜火腿腸是不是貨真價實呢?這東西如果本來只值1塊錢,但是它忽悠成10塊錢賣給你!這中間相差的那9塊錢,在財務報表上被記作“商譽”寫進資產負債表??墒?,年底一核算,發現火腿腸就一薄片,底下蓋滿了蔥花和香菜,它財務造假了,結果好,來個商譽大減值!這就是去年底發生的事情。于是現在,公司們都學精了,輕易不敢去并購別人。
看來看去,還是自己家的生意最放心??墒悄?,自己家的生意已經飽和了,不能再擴張產能了,怎么辦呢?于是在這個時候,產業資本決定,購買自己的股票,減少煎餅塊數,提高單位價值。
本來以為找到了提升價值的終極方法。可是,各位,見證奇跡的時刻出現了!
有一家專注于做年輕人手機的公司,在香港掛牌上市后一路破發、縮水,于是它開啟了連續密集的股份回購,可是每回購一次,市值就縮水一次,不斷創出新低。
東邊日出西邊雨,另一家大型保險公司,在市值創出歷史新高之際,拋出回購方案,然后市值繼續大增。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截然相反的現象,為什么同樣是回購,但是大家的市場反應各不相同呢?
我們一起來做一道小學數學題,來講明白這個問題。
假如說一共有十片火腿腸,煎餅現在切十塊,那么每塊煎餅可以攤上一片火腿腸。那么現在回購了,改切成五塊,每塊煎餅確實上面有了兩片火腿腸,價值確確實實提升了。
但這里面最重要的是,回購是有成本的,是要花錢的??!假如一片火腿是一塊錢,但是回購卻掏了兩塊錢,雖然看起來火腿是多了一片,可你是用兩塊錢,換來了一塊錢的價值,那這就是在毀滅價值。只有在一塊錢買來兩片火腿,而不是用兩塊錢換回一塊火腿時,價值才會真正抬升,投資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回報和市值的有效增長。
最后總結一下,回購和切煎餅沒有本質區別,重點不在怎么切,而在于做大價值。做大價值的花錢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有效的研發投入,給優秀員工更好的待遇、提高人力資本這些都算。
當一家公司,能夠不斷做大價值,又擁有回報股東的文化,那就是在創造社會價值。只有創造社會價值的公司才會得到社會的尊敬,才能得到與之所創造出的價值所匹配的市值;而不是那些靠著資本運作、概念炒作、弄虛作假、題材拉升得來的市值。
查理芒格常說,最終,你只能得到自己配得上的東西。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