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2018年上半年剛結束,亞馬遜單只股票表現已貢獻超過標普500指數總體漲幅的三分之一。近一年多來,科技股尤其是科技大牛股對美股漲幅的貢獻是空前的。
年初以來美股市場資金流出,科技板塊資金卻大幅增加。但一直有投資者擔心科技股已積累了大量泡沫。15年前科技股崩盤的歷史會否重演?
Top4狂熱大幅推動2018標普漲幅
盡管2018年市場并不穩定,波動性引起一定程度恐慌,新興市場一度呈現進入熊市的信號,但科技股仍堅挺,吸引了大量投資者。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投資總監Eric Peters稱,今年基金投資者的科技股投資金額增加370億美元,增速高達去年的兩倍。
2018年美股資金外流,科技股如果表現一般也在意料之中,但事實正相反。高盛首席策略分析師David Kostin所統計的表格數據顯示,亞馬遜2018年初至今(6月28日,下同)漲幅為45%,包括分紅在內,亞馬遜單只股票貢獻了標普500 36%的漲幅(標普500年初至今上漲3%)。
2018年4月26日亞馬遜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稀釋后每股收益(EPS)3.27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也遠高于市場預期的1.26美元。當季營業收入510億美元,同比增長43%,而市場預期為499.6億美元,將亞馬遜股價再一次大幅推高。
除了亞馬遜,標普500指數漲幅Top10中剩下的九支也都是科技大牛股,九支的總體漲幅相當于標普指數上半年漲幅的122%。
“二八效應”也明顯地體現在亞馬遜、微軟、蘋果、奈飛等位列前四的股票上,四支股票漲幅對標普指數年初至今的表現貢獻了84%。
回看2017年,領漲的前五大科技股分別是亞馬遜、Netflix、Facebook Inc.、蘋果公司和Alphabet。標普指數去年漲幅也主要來自于它們的推動。今年投資者對于增長的獲客成本的擔憂,以及負面事件對未來的影響,Alphabet和FB的股價表現弱于2017年。
從更長的歷史維度來看科技股表現: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基金研究機構Morningstar列出了表現最佳的專注科技股的五大共同基金。這五只基金在過去五年內的投資回報率均大幅超過標普500科技板塊。
狂歡持續到何時?
經歷大漲后,漲勢有停滯的危險,這是投資者目前最擔憂的問題。
華爾街日報曾援引Cresset Wealth Advisors創始合伙人兼首席投資長Jack Ablin稱,Netflix或亞馬遜領漲,這對投資者信心而言并不一定是好跡象,因為人們知道,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這類公司總是能夠實現增長。
摩根士丹利則認為,科技股泡沫會隨時破滅。科技股股價表現并未受最近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可見泡沫之大。
對沖基金Greenlight Capital創始人之一,也是科技股空頭David Einhorn曾表示,當前一輪的科技股泡沫是15年前上一輪的重現。但與上次相比,當前這輪泡沫涉及的大盤股更少,投資者也沒有當年那么狂熱。目前不確定的是,本輪泡沫能膨脹到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