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新近報告圖表展示,今年以來年化流入科技股資金超過350億美元,是去年兩倍多,前年凈流出。其最近表示,美國科技股合計市值達6.6萬億美元。這比新興市場和歐元區股市的總市值都高。
在新近公布的一周資金流向報告中,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展示了以下驚人的圖表:在美聯儲為首的央行“量化緊縮”背景下,今年以來年化流入科技股的資金規模超過了350億美元,是去年的兩倍多,前年還是凈流出。
金融博客Zerohedge評論上圖稱,這肯定是整整一代交易員都認為荒誕的景象,上一次我們看到這樣一致涌入科技板塊的恐慌性場面還是在本世紀初金融科技泡沫破裂以前。不過這次的情況更嚴重,因為科技股涌入的資金已經要“突破圖表的天際”了。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Hartnett新近表示,美國科技股在全球股市的合計市值已經達到6.6萬億美元。The Street本月21日的報道指出,這一市值比新興市場和歐元區股市各自的總體市值都高,后兩者分別為5.6萬億美元和4.9萬億美元。
上述報道還提到,當時全球科技股的合計市值為9.3萬億美元,按MSCI ACWI全球指數衡量,約占全球股市估值的20%。報道認為,隨著利率走高,大家要為今后12個月內科技股盛宴破滅做準備。
雖然稱科技股龐大的流入資金“不正常”,但Hartnett認為,這種形勢越來越經不起投資者去杠桿的打擊。在標普500未突破2650這一重要點位以前,其仍然看空。
科技股強勢“吸金” 美股一枝獨秀
美銀美林的一周報告還顯示了一種“避險流動”:除了科技股涌入大量資金,幾乎其他所有板塊都在“失血”。股市流出資金129億美元,債市流出59億美元,黃金市場流出8億美元。
分地區看,美國正在與全球其他地區市場脫節。美國股市一周流入51億美元,新興市場股市遭遇贖回51億美元,為2016年11月以來最大流出規模。
歐洲股市一周流出27億美元,15周來合計流出386億美元。日本股市流出19億美元。
Hartnett所說的“量化緊縮”明顯沖擊了金融股,金融股一周流出14億美元,流出規模創2016年9月以來新高。
不只是金融股,投資級債券市場一周流出約26億美元,也是2016年9月以來最大規模流出。
美銀美林認為,市場資金流向的推手不是減稅和貿易戰,而是量化緊縮,因此QE時代的贏家——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都會表現不佳,QE時代的輸家——波動率、現金、大宗商品和美元會表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