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以古鑒今,華府如果要增強對科技大廠的審查,恐怕會對科技股帶來麻煩。
美銀美林指出,目前科技業是規范最寬松的產業,僅有27000條法規,相較制造業215000條、金融業128000條來得寬松,但是在臉書的個資丑聞案之后,一切可能改變,這對S&P 500里表現最棒的科技業可能帶來重大壓力。
「煙草(1992 年)、金融(2010 年)、生物技術(2015 年)產業股價走勢說明了監管浪潮如何導致投資業績不佳。」美銀美林投資長Michael Hartnett 在周日發布報告,列出今年減持科技股的原因。
煙草業、生科業、科技業遇上政府加強監管后的股價走勢
該報告指出,英美待審的法規例如增加線上銷售稅,這些恐讓科技業營收掉4%。Hartnett 指出,1992年美國最高法院規定,煙草公司須對其產品和健康風險負責。在金融危機之后出現諸如《多德- 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 等,這些都讓銀行和其他金融產業公司難以恢復元氣。生物科技股則在歐巴馬政府時代遭下令加強監管后自巔峰走落。
過去12個月,資訊科技產業上漲了25%,是標普500指數迄今表現最好的產業,但其中第四大成分股臉書(Facebook) ( FB-US )卻一度重挫進入熊市領域,或說自2月1日觸及的記錄高點下跌20%以上,歸因于先前劍橋分析公司違規收集用戶個資并轉賣的丑聞案,爾后臉書股價雖有稍稍拉回,但仍較記錄高點下跌約19%之多。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本周二和周三將至國會發表證詞。
各產業別的監管法規條項數目
Hartnett 列出應減持科技股的其他理由包括:
1. 科技業受惠于寬松貨幣政策時代,但這時代即將告終。如果沒有科技業,S&P 500指數會下跌 600點至2000點水位。
2. 美國網路商業股在7年內飆漲了624%,是過去40年以來第三大股市泡沫。
3.美國科技股市值6.4兆美元,歐元區才5兆美元。
4. 「獲利狂傲」 科技和電商公司占美國EPS近1/4,這是「罕能超越的水準,通常與泡沫頂端有關」。
5. 在所有美國行業中,科技股的國外收入比例最高,所以科技股對日漸升溫的貿易緊張關系更加敏感。請關注財經365美股頻道,為您帶來更多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