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正處于扭轉世界歷史上曾經最雄心勃勃的貨幣刺激計劃的風口浪尖之上,人們質疑QE到底帶來了多大的影響。
毫無疑問,這個名為“量化寬松”或“印錢”的計劃提振了股市。在2008年11月至2014年10月間,三輪量化寬松的迭代都見證了市場的大幅上漲,標準普爾500指數累計從始至終上漲,包括間隔之間的不同時段,大約上漲了140%。
然而,QE的經濟影響尚不明朗。
在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里,GDP都在掙扎著略過2%的范圍。財富差距擴大,收入增長難以實現,美聯儲持續地對其通脹目標看空。
隨著美聯儲本周可能宣布,它將開始解除其包括4.5萬億美元的債券和其他證券的資產負債表,其中大部分是在量化寬松時期積累起來的,有關該計劃影響的辯論仍在繼續。
事實上,美聯儲的一位經濟學家最近撰寫了一份報告,指出量化寬松政策沒有達到其目標。
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st . Louis Fed)的經濟學家斯蒂芬·威廉姆森(Stephen d . Williamson)寫道,“即使在傳統利率政策的情況下,評估貨幣政策的影響也是困難的。就量化寬松而言,有充分的理由懷疑它是否能起到宣傳的作用,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量化寬松實際上是有害的。”
威廉姆森對美國激進的寬松政策進行了研究,并將其與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日本的量化寬松)進行了比較。該QE項目見證了資產價格的攀升,而通脹仍難以捉摸。央行人士認為,一定程度的通脹對經濟有利,因為它象征著經濟增長,而且通常與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時發生。
然而,美國的通貨膨脹卻很低。美國失業率仍頑固地低于6%,盡管失業率已經從經濟衰退時的10%降至目前的4.4%,接近16年來的最低水平。
與加拿大相比,威廉姆森發現了不同之處
威廉姆森把加拿大與美國的情況進行了比較。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開始量化寬松政策,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的央行都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加拿大的資產負債表占GDP的5.1%,而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現在幾乎是GDP的24%。
雖然加拿大沒有進行量化寬松,但三國的經濟狀況幾乎沒有差別。
如果量化寬松在刺激整體經濟活動方面是有效的,我們應該看到,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相對于加拿大的經濟表現有積極的差異。在兩國的實際GDP表現中,2007年到2016年第四季度幾乎沒有什么區別。事實上,相對于2007年第一季度,加拿大2016年第四季度的實際GDP比美國的實際GDP高出2%,盡管貨幣政策被認為不那么寬松,但它反映了更高的累積增長。
“因此,在這兩項自然實驗中,似乎沒有證據表明QE起作用了,如果我們看看日本的情況會發現通脹沒增長,如果我們將加拿大與美國進行比較,那么會發現量化寬松也沒有讓實際GDP增長。”
這并不是威廉姆森第一次質疑量化寬松的影響。
在他于2015年提交的一篇論文中,這位經濟學家認為,“以我所學的知識來看,從量化寬松到美聯儲的最終目標——通貨膨脹和真正的經濟活動之間建立聯系上,QE沒有任何效果。”
當時,他敦促美聯儲在向市場傳達意圖的方式上避免出現混亂。例如,他說,美聯儲曾使用的指導意見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利率仍將保持在低位,這令人困惑,并導致對通脹的低預期。
在資產負債表縮減的準備階段,美聯儲一直比較明確。多名官員表示,縮表將很快開始。市場人士預計,本周三的會議結束時會宣布縮表事宜,屆時實際的縮表行動可能會在10月開始。
根據公布的計劃,美聯儲將允許其每月收到的部分收益進行展期。縮減水平將從100億美元開始,然后每季度增加一些,直到達到500億美元。最終,經濟學家預計資產負債表將穩定在2萬億到3萬億美元之間。
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多數經濟學家預計,資產負債表操作將帶來最低限度的市場影響。然而,歷史表明,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削減往往是坎坷的,并導致經濟衰退。
Capital Economics首席全球經濟學家Andrew Kenningham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顯然,存在政策失誤的風險,可能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拋售,但本周美聯儲將開始減少資產負債表的消息得到證實后,市場應該會平穩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