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MarketWatch報道,一般人都認為,當一家央行上調利率時,該央行所在國家的貨幣將會升值。
支持這種普遍認知的基礎邏輯在于,因預測投資者很快便會追上收益率上漲的步伐,外匯投機者成群結隊地涌入上調利率的國家。
但是,自去年11月份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以來,美聯儲已經加息三次,與此同時備受關注的美元指數跌至33個月低點。年初至今,追蹤美元對6種主要貨幣一籃子匯價的ICE美元指數的價值已萎縮至少10%,并在上周觸及兩年半來的低位。
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的首席市場策略師Simon Derrick指出,那些試圖將美元下跌歸咎于特朗普的支持增長議程的前景變黯淡的人,可能想要看一項特定的指標。
這項指標便是以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之間利差為衡量標準的收益率曲線。該曲線通常會跟隨美元走勢。利差的大小可以用來衡量債券市場對未來通脹前景的評估。一般來講,收益率曲線越陡峭,作為對通脹擔憂的回應投資者就會要求越高的收益率溢價。
歷史上美元低位反彈后繼續下跌
Derrick指出,回顧一下美元在1995年至2002年之間的反彈最后如何演變成旋尾下跌,可能是有益的。
2011年,為刺激仍未從互聯網泡沫危機中回過神的美國經濟,美聯儲開始下調利率。當時,根據明尼阿波利斯聯儲發布的數據,基準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跌向2.8%的年度消費者物價通脹率水平。外界原本以為此舉將會導致美元下跌。不過,Derrick指出,奇怪的是,“雖然美元停滯不前,但卻未崩潰,主要歸因于較長期國債收益率仍擁有相對較好的支撐。”
直至2002年第二季度,美元才下跌。當時,伴隨著通脹率下跌,收益率曲線的陡峭走勢失去動力。實際上,兩年期國債與十年期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利差當時正在以一種放慢的速度擴大。差距收縮表明,較弱的通脹預期正在提振投資者對長期債券的需求,從而拉低收益率。收益率與債券價格的走勢相反。
Derrick聲稱,隨著對較長期債務感興趣的債券投資者“越來越難發現可觀的收益率”,美元觸及拐點,并開始了持續多年的下跌。
同樣的趨勢或再次出現
在特朗普從總統大選中勝出之后,通脹預期攀升,同時伴隨著收益率曲線在所謂的“通貨再膨脹交易”中變得陡峭,美元反彈。因為擔心特朗普支持商業和財政擴張的計劃可能引發通脹飆升,而這將利空債券,投資者拋售長期美國國債。雖然特朗普在上任后最初幾個月內并未實施任何重大優先事項,但在消費者物價指數在今年年初觸及2%的目標水平之后收益率利差保持在持續一年之久的高位。
在那之后,通脹隨即放緩,相關數據連續五個月表現疲軟,致使基準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10個月低點。再加上,對于美聯儲更多加息的預期導致短期國債收益率上漲,收益率曲線趨平,與美元指數下滑吻合。
Derrick指出,只因跌勢似乎太夸張而押注美元會反彈的外匯交易者可能要留心了,因為收益率曲線有可能會繼續趨平。如果美聯儲在通脹不給力的情況下仍熱衷于上調利率,那么可能會讓市場參與者相信,美聯儲正面臨政策失誤的危險。
“美聯儲正努力讓市場相信在本輪加息周期中還有超過一次的加息,但與股票市場不同,美國債券市場正在傳遞越來越悲觀的信號(與10年之前的情況驚人地相似),美元所面臨的威脅似乎正在增長,”Derrick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