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稱,中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上升,因為中國政府推行的限制資本流出措施產生了效果。
報道稱,10日上海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換6.6610元,達到2016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據認為,個人和企業賣出人民幣、買入外幣的動向放緩,中國政府的外匯儲備連續6個月出現增長。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步入持續貶值通道。今年1月,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換6.9557元,跌至自2008年5月底以來的最低水平。由于美聯儲開始上調利率,外匯市場上美元一路走高。與之相反,出于對民間企業背負債務過多的擔憂,人民幣呈現賣多買少的局面。
報道稱,對此產生危機感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為阻止人民幣貶值采取了種種辦法。除了更嚴格地限制個人和企業兌換外匯外,還利用香港的短期金融市場進行干預。
此外,報道指出,對企業活動的干預力度也加大了。中國政府此前一直鼓勵中國企業兼并海外企業。然而,進入今年以后,政府加強了對海外投資的監管。
報道注意到,中國人民銀行在5月也改變了每天早上公布的中間價的計算方法。有關詳情并不清楚,但據認為采取了不使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機制,這成為支撐人民幣升值的一個因素。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1日報道,中國下調人民幣市場匯價至今已有兩年,以此為開端,人民幣貶值和資本流出勢頭加速,政府被迫實施貨幣保衛戰。中國政府于5月改變了對人民幣市場匯價的確定規則,人民幣匯率終于開始走穩。
報道援引市場人士的分析認為,目前人民幣升值主要有3個原因:首先,相對于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美元不斷貶值。受美元以外的外幣升值勢頭帶動,人民幣也出現升值。還有看法認為,外國企業向本國的分紅匯款告一段落。不過,最大的原因是,中國政府不斷地實施資本管制和本幣保衛政策。
報道認為,目前雖然人民幣在升值,中國政府并沒有放松對人民幣的保衛,尤其還加強了對海外人民幣的監控。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從9月開始,對于境內銀行卡在境外刷卡取現或購物超過1000元人民幣的情況,就會采集消費交易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