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4日據彭 博報道,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進入2017年以來一改以往的低調和清淡,放量飆漲。追蹤該板塊表現的一個常用指數持續攀升的時間創下了金融危機爆發前至今的最長紀錄。盡管如此,專注于中國投資機遇的一支海外基金卻認為,接下來機會可能要輪到國內的A股了。
截至7月底,紐約梅隆銀行中國ADR指數連漲7個月,創出2007年10月以來最長紀錄,累計漲幅接近40%。就連不斷刷新紀錄高位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也相形見絀。追蹤美國IT板塊的標普500信息科技分類指數同期漲幅為21%。
受良好業績及分析師預測上調推動,以京東、阿里巴巴、學而思和新東方等為代表的中概股在美國連創新高。在畢肯證券學院在多倫多的聯合創始人童紅學看來,靚麗表現背后基本面的因素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中概龍頭股已經進入了持續盈利狀態,” 他接受采訪時表示。
童紅學認為,“國內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又有政府大力扶持,企業產品不斷創新,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國外的同類公司。”
股東結構的變化或許也在發揮著相當的作用。以中概股今年前7個月表現最好的公司--飆升了170%的寶尊電子商務為例,彭 博數據顯示該公司機構投資者的類型自2016年以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沖基金持股比例從去年2月底時的51%大幅減少至今年的12%,看好公司長期前景的長期投資者比例則從2016年時的28%增至84%。
童紅學表示,國外投資者買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不僅僅是買入公司業績的改善,更多還包括了對中國經濟向好的預期。他認為,中國經濟整體運行平穩,GDP繼續保持著較高速增長,極大程度上鼓舞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信心。
與紐約梅隆銀行中國ADR指數今年前7個月將近40%的漲幅相比,大洋彼岸的中國股票同期表現就要遜色不少了。同期上證綜合指數、滬深300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分別上漲5.5%、13%和15%左右。
瑞銀的Dennis認為這可能是指數結構造成的。他指出,今年全球科技股表現不錯,而海外中概股中占科技股權重很大,但A股指數各個行業的比重則相對平衡。
迎頭追趕
“盡管中概股整體表現強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些公司無論在治理水平、信息披露透明度、財報質量、投資者關系,以及股權結構等各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童紅學提醒說,“股價飆升之后,短線獲利籌碼已豐,投資者不宜繼續追高。”
瑞銀駐波士頓的首席新興市場策略師Geoffrey Dennis也預計,境外中概股的超群表現可能難以持久。他建議投資者下半年開始減持科技股,將資金轉往一些價值型股票,在能源、金融和通信領域加倉。
專注中國投資機遇的Krane Fund Advisors駐紐約的首席投資官Brendan Ahern大膽預測,上證綜指后市將會上漲。“雖然可能不會像海外上市的中資公司表現那么好,但是差距肯定會收窄,” 他對彭 博說。
他預計在即將開始的A股季報期中,因為市場普遍預期不高,所以存在著業績好于預期從而推動股價上漲的潛力。
MSCI納入A股的決定無疑也會成為A股市場的一個推動因素。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在專訪中表示,MSCI宣布將部分A股納入其指數后,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在增加,該公司的中國股票部門因此在今年加快了人員招聘的步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