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與非OPEC產油國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提高減產履約問題
由俄羅斯、科威特和沙特,加上OPEC維也納總部的官員所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個別會晤了伊拉克、阿聯酋、哈薩克斯坦和馬來西亞的官員。這次會議是監督協議遵守情況的聯合技術委員會(JTC)召開的一個特別會議。部長層級的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JMMC)上個月曾開會,并指示召開這個在阿布扎比的會議。
OPEC在聲明稿中稱,討論在積極的氣氛下進行,而且很有收獲。與會各國達成的結論將有助促進充分遵守減產協議。不過這份聲明稿中并未透露如何提高減產履約率的細節。
此次會議的結果將提交給監督減產協議的部長層級的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該委員會是專門負責監督減產協議履行的。他們將在8月21日維也納舉行的聯合技術委員會下一次會議上討論結論。
★伊拉克和阿聯酋質疑數據統計來源的可靠性
今年年初,原油減產協議正式生效,OPEC國家、俄羅斯和其他產油國正在減產約180萬桶/日直到2018年3月,以減少過剩產量并支持油價。但時過半年,減產履約的情況似乎有所下降。沙特油長法利赫(Khalidal-Falih)在上月表示,將會在明年3月前,對那些不履行減產承諾的國家施加壓力。
根據彭博調查顯示,7月的減產履約率或降至86%,將會是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眼下,市場顯然在等待本周四公布的OPEC和本周五公布的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原油市場月報,屆時將會對各產油國的履約狀況有更為清晰的了解。
6月時,伊拉克的減產履約率不足29%,是迄今為止最低的。而根據IEA的數據顯示,阿聯酋的減產履約率僅有60%。
減產目標是根據來自6個獨立因素的產量預估或稱之為二手數據來確定的。去年在討論減產協議的過程中,伊拉克就曾抱怨說這些預估數據是不準確的。因此,在阿布扎比舉行的會議上,與會各方還將對OPEC監控各國產油量的數據來源進行檢測和分析,以便評估OPEC是否高估了產出數據。但是,據兩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本次會上伊拉克和阿聯酋再次就依據外部數據來預估OPEC各國產量的做法提出了異議,兩國認為依據外部數據進行評估是錯誤且不合符要求的。
★質疑歸質疑,減產還是要進行的
盡管伊拉克和阿聯酋對于數據來源抱有質疑,但是OPEC方面稱,阿聯酋、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和馬來西亞均表達,完全支持目前的監督機制,而且未來幾個月將完全配合聯合技術委員會和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以實現完全執行協議的目標。
周二(8月8日),伊拉克石油部表示,該國油長將和沙特油長法利赫(KhalidA.Al-Falih)討論油市未來的發展以及OPEC為穩定油市需做的努力。另外,據路透獲得消息稱,兩國油長將討論支撐油價的措施。
根據伊拉克石油部網站的聲明來看,伊拉克油田總產量7月份下滑了15萬桶/日,降至440萬桶/日。6月時,該國原油產量為455萬桶/日。不過據彭博估算,伊拉克7月產量或為448萬桶/日,略高于官方提供的數據。此外,匯通網小編還注意到,7月伊拉克原油出口下降至了323萬桶/日。
★減產之路,誰會逆流增產?
從伊拉克石油部的表態和提供的數據來看,該國似乎有提高減產履約率之意。不過,兩個減產豁免國——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的原油產出情況值得關注。
根據尼日利亞石油部在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7月原油產量上升至168萬桶/日。OPEC和非OPEC產油國部長級委員會在7月末時同意,當尼日利亞產量達到180萬桶/日后,將對其采取限產甚至是減產的行動。
而利比亞方面,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NOC)周一(8月7日)稱,Sharara油田產量恢復到正常水平,此前該油田因武裝抗議分子闖入控制室而短暫中斷生產。Sharara油田日均產量約為27萬桶,占利比亞產量約四分之一。根據普氏能源的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利比亞增產,可能會導致OPEC的原油產量在2017年升至3282萬桶/日的新高,在3個月內將增加84萬桶/日。倘若如此,那么為了控制原油產量,利比亞最終或將被迫加入減產協議。
此外,隨著油田擴張,哈薩克斯坦其實并未很好的履行減產之責。而馬來西亞也一直在提高產量。
★減產協議的忠實擁護者——沙特
沙特是減產協議的忠實擁護者,因為該國需要更高的油價來平衡其預算,并支持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明年的上市計劃。
據熟悉情況的業內消息人士周二透露,沙特阿美將把9月份對全球的日均原油出口削減至少52萬桶。此次下調符合沙特對OPEC所牽頭減產協議的承諾義務,根據此項協議,沙特須減產48.6萬桶/日。數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稱,沙特會將9月份對多數亞洲買家的供應削減至多10%。
另外,據知情人士稱,沙特阿美9月份向部分亞洲客戶供應的原油數量將低于這些客戶要求的數量,銷售的削減涉及各個品級。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上述銷量的下調總計規模達到100萬桶,牽涉到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另一人稱,北亞一煉油廠僅購得訂購數量的九成。
★供需平衡的攪局者——美國
如今,美國在全球油市的傳統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該國不僅是全球主要的石油消費國,還加入了出口大軍之中。因此,從全球范圍來看,即使OPEC和非OPEC國家積極履行減產協議,他們減少的原油產出份額,或許會被不參加減產協議的美國所輕易竊取。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調了今明兩年該國的原油產量預估。根據EIA月報數據顯示,將2017年美國原油產量預期從933萬桶/日上調至935萬桶/日。將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預期從990萬桶/日上調至991萬桶/日。
與此同時,EIA還下調了2017年的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的預期,將增速預期下調5萬桶/日至同比增長142萬桶/日。
此外,隨著美國夏天驅車駕駛出游季節臨近尾聲,對于成品油的需求也可能出現放緩。從汽油數據變動來看,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北京時間周三(8月9日)04:30公布的API汽油庫存數據顯示,截至8月4日當周,汽油庫存增加了153萬桶,而預期為減少150萬桶。這或使得晚間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汽油庫存亦有可能反轉目前減少156萬桶的預期轉而錄得增加。
WTRGEconomics的經濟學家JamesWilliams說,市場對于OPEC能讓油價回升至50美元/桶上方缺乏信心。美國正處在用油高峰季的最后一個月,問題是:OPEC能否平衡秋季和冬季較低的需求?
★中國占據油市主導地位大勢確立
中國正逐步邁向在今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在亞洲扮演市場最重要角色的地位更加鞏固,也將對亞洲燃料交易產生愈來愈大的主宰力量。
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首次超越美國。中國平均進口量為855萬桶/日,美國則為812萬桶/日,這個趨勢料將持續下去。
這凸顯出全球油市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的變化。中國已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隨著中國進口石油量增長,中國將在全球油價的定價上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上海正在準備推出原油期貨交易市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