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美元在7月份的跌幅也是自去年3月來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而且還走出一輪五個月連跌行情,這是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以來的最長跌勢。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指數近期接連下挫,給大宗商品市場和股市帶來劇烈震蕩,不僅推高了風險偏好產品的價格,也減輕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和資金流出壓力。不過,投資者對未來美元指數的走勢仍有擔憂。
對此,華爾街分析師預測,未來美元匯率的弱勢大概率仍將延續,主要基于三個層次的原因:
首先,自特朗普就任以來,其本人、幕僚和親人連續受到“通俄門”事件調查,這不僅扼殺了特朗普改善美俄關系的想法,也讓他始終處于被動之中,牽扯了很大精力。
諷刺的是,特朗普就任總統后簽署的第一個方案正是對俄制裁法案。其次,特朗普團隊內部也出現了動蕩,競選期間的功臣班農、納瓦羅等極端派已被庫什納和科恩等溫和派所取代,近期白官幕僚長和新聞主管也紛紛辭職。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競選期間承諾的稅改和基建等重要政策進展非常緩慢。稅改目前僅僅停留在一頁紙的粗糙藍圖上,基建投資也缺乏具體落實。就連特朗普想要廢除的奧巴馬醫改法案,也在國會屢屢受挫。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想要成就一番與眾不同的事業已經非常困難,這是美元走弱的最直接原因。
其次,弱美元是美國的利益所在。
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希望壓低匯率刺激經濟增長。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不斷批評中國、德國和日本等國操縱匯率,上任后面對高企的美元匯率,也明確表示希望弱美元。值得注意的是,7月美聯儲罕見釋放了希望弱美元的信號。FOMC理事Brainard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闡述了縮表和加息對匯率的不同影響,表示后續美聯儲在工具選擇上將更依賴縮表,以避免加息抬高匯率。在上述演講后,美元匯率破位下跌。
另外,全球經濟逐步復蘇,是美元匯率走弱的根本原因。
美元是全球信用貨幣,全球貿易復蘇和大宗商品反彈意味著美元信用的擴張,資金流向新興市場、美元貶值。事實上,全球經濟的上升周期中,美國以外地區的經濟增速和投資回報率往往更高,資金流出美國。今年以來,無論是此前經濟持續疲弱的歐元區,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增長都好于美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