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美國預算辦公室主任David Stockman警告美股現在瘋狂熱漲的狀態十分危險,并且直言這波狂熱行情不會持續多久,其中最大的泡沫就是亞馬遜,其暴跌之日指日可待。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陳汝嘉、朱一天。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陸wallstreetcn.com,或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過去31個月內,美股市場由全面上漲轉變為目前少量股票上漲。而其中站在風口浪尖的正是亞馬遜,該股股價從2015年1月的每股285美元升至當年10月的575美元,自此以后的21個月再次翻番至約1,000美元。
而相比之下,大部分股票價格維持平穩不動。以石油和天然氣這類和現實世界經濟掛鉤的股票為例,它們幾乎都表現平淡,甚至價格還急劇下跌。
市場上,少數大贏家公司的市盈率倍增。其中Netflix,Google,Facebook,,Amazon和Microsoft作為領軍人物,平均市盈率增加了約50%。自2015年1月起,這六支股票的整體市值增長為1.4萬億美元,漲幅約為82%,占標普500漲幅的40%左右。
這些數據看似驚人,但這一類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在本世紀初那段瘋狂的歲月,四大科技巨頭微軟,戴爾,思科和英特爾市場份額從8500億美元上漲至1.65萬億美元,足足飆升了94%。在2000年3月的巔峰時期,微軟的市盈率為60倍,英特爾為50倍,思科達到200倍。這些驚人的估值與現在Facebook的40倍,亞馬遜的190倍,Netflix的217倍別無二致。
然而,即使偉大的公司也不可避免會在泡沫高峰期發生估值虛高的現象。這也是為何兩年后,微軟,戴爾,思科和英特爾的估值下降了1.25萬億美元,降幅達到75%。但更需要認清的是,這場壯烈的崩潰并不是由于銷售和利潤不佳,而是由市場泡沫破滅造成的。
放眼今日熱浪滾滾的美股市場,前美國預算辦公室主任David Stockman將矛頭直指亞馬遜。
他舉例納斯達克指數在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期間翻倍,然后在2000年3月前再次翻番,但就在該3月高峰后,納斯達克指數猛然下跌70%,最終在2002年9月下挫82%。他認為亞馬遜正處于類似的暴跌邊緣。在過去的30個月其股價已經翻了三倍,但也經歷過28%和12%的大幅下滑。
Stockman表示,亞馬遜股價現已爆漲到1,000美元,可成立24年的它從沒有創造出像iPhone這樣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產品。這意味著它的市值過高,190倍的市盈率可謂匪夷所思。
就亞馬遜自身結構而言,首先其91%的銷售涉及采購,搬運,存儲和運送。這些銷售環節在過去十年每年僅增長2.2%,并缺乏加速成長的宏觀經濟基礎。其次,亞馬遜的利潤本質上是一次性的,無法催生持久性。亞馬遜2017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雖然同比增長22.6%,但這些有限的增長遠遠不能填補其巨大的估值泡沫。
此外,后起之秀沃爾瑪電子商務作為亞馬遜的強大競爭對手,在去年收購Jet.com后呈現爆炸式增長,創建了首屈一指的全球物流體系。其銷售額在最近一個季度上漲了63%。
Stockman指出,事實上,亞馬遜的商業模式和銷售機制本來就是非常有缺陷的,只是人們都選擇了忽視。它正是整個股票市場無限狂熱的扭曲產物。換句話說,整個股票市場已經淪為瘋狂的賭場。亞馬遜這支泡沫股的存在只能說明央行們推動了經濟衰退而非繁榮。亞馬遜這波狂熱行情終究是一個會破的泡沫,它的破裂只是時間問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