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油價大幅下跌時,投資者開始擔心原油會拖累股市。
但有些人認為,這次的情況有所不同。像Chris Martin和Gwyneth PALTRow這兩位,他們就認為,石油和股票可以“有意識地分開”。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看到過兩次這種現象。但都出于不同的原因,這才是關鍵。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油價為每桶145美元。雖然過程持續了一段時間,但最終油價還是下跌了,因為需求受到影響,從而壓低了油價。Again CApital公司的John Kilduff表示,“2008年油價下跌是一個被需求驅動的事件,你可以說是股市暴跌導致油價下跌”。2014年,這種情況再次發生。原油價格從每桶107美元開始大幅下滑,但與此同時,股市卻穩步走高。
此次的經濟情況不同。供給驅動震動了原油價格、頁巖革命以及美國未開發的資源。需求可能沒有迅速增長以吸收過剩的供應,但仍相對強勁。在截至目前的石油年里,出現過熊市或下跌20%,而股市每天都在不斷創出新高。Kilduff表示,“這一次是石油供給驅動的,低油價只對石油公司和一個不那么有價值的石油生產國造成了問題。如果油價下跌是全球經濟放緩的早期預警,那么股市就會跟著上漲,但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隨著時間越長,油價越低。這可能不是一種現象,而是一種新常態。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有好處的,這對那些使用原油作為輸入的公司來說也是件好事——不過,這對大石油公司來說不是什么好事,但大多數公司都設法降低了成本。較低的價格可能會給GDP帶來沖擊,但你可能會反駁道,這將使美聯儲失去平衡,并阻止今年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Lipow Oil公司的總裁Any Lipow表示,“我2008年買40英寸的平板電視時,它的價格是2000美元,現在你可以買到一個更大的,價格不到250美元。便宜又好的技術降低了電視機的價格,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原油市場上”。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事情是能源板塊的熊市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2008年,能源公司約占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15%,而現在只有大約6%的占比,因此盈利比以前更少。而且,低價格對經濟的幫助大于傷害。Gartman Letter公司的編輯Dennis Gartman表示,“幾乎任何生產的主要成本都是能源。在鋼鐵生產中,在鋁生產中,在運輸中,在裝配中,能源是星巴克(SBUX)的第二大重要投入。因此,如果能源價格下跌,可能會對能源公司不利,但對所有人和其他一切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