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似乎決心不再讓經濟變化的因素影響自己的加息節奏,但是這明顯有悖于金融政策理論。那么,美聯儲到底是為了什么才這樣做的呢?
美聯儲在2016年年末宣布加息的同時也設想在2017年通過3次加息來強化金融緊縮,從而擺脫2008年金融危機后一直持續的超低利率的局面。但是,最近公布的各項統計數據并不好看,束縛了美聯儲的手腳。在能不能加息的要素方面,美聯儲最看重的指標是物價,美國5月份的CPI為0.1%的負增長,低于市場的預期。即便是美聯儲重視的核心CPI的上升率也從1月份開始回落,總體來說,物價遠遠沒有達到美聯儲設定的上漲2%的目標,一般來說,要實現物價的上漲,需要有良好的雇用狀況,雖然美國最近的失業率有所改觀,4.3%的失業率在美聯儲看來已經處在完全雇用的范圍內。但是勞動市場參加率只有62.7%,也就是說失業率統計并沒有把對就業徹底失望的人群包括進來,這也意味著有很多一部分人并沒有實際的收入。這當然會影響到實際的消費水平。而民間部門的每小時的薪資增幅從今年2月份以來連續下降,也影響了國民的消費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用金融寬松的政策來刺激物價的上漲,但是,美聯儲卻還是采用了與此相反的緊縮金融的政策。
有市場觀察家注意到今年美聯儲實際上面臨著2016年初夏同樣的局面,雖然當時美國的各項統計數據令人悲觀,但美聯儲的FOMC成員中有人認為等待的成本將會越來越大,從而發出了強烈的加息信息,但最后英國脫歐的公投結果顛覆了多數人的預期,給世界帶來巨大的沖擊,也讓美聯儲的加息成為泡影。這說明去年的國際形勢的變化還能影響到美聯儲的決策,但是今年就不一樣了,無論怎么樣,美聯儲按計劃落實了加息決定。實際上,今年6月以及3月的加息,都顯示了美聯儲將不會再顧及經濟形勢的變化。今年3月,各項統計數據好于預測,市場觀察者認為美聯儲在今年內將乘勢增加一次加息的機會,但是,美聯儲不為所動依然堅持今年3次加息的節奏,造成了市場一片失望和混亂。不僅如此,美聯儲還再次事前透露了在2018年還將加息3次的預測。這完全表明,美聯儲將不會顧及經濟形勢的變化而堅持加息的節奏。
作為國際基軸貨幣的美元加息與否不可避免地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多影響,但是美聯儲之所以這樣的我行我素,還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大有關系。特朗普總統的經濟政策核心就是減稅、擴大基建和緩和規制,雖然特朗普的刺激性政策還非常模糊,到底能取得什么樣的效果還無法預料,但是美國財政赤字肯定會擴大,而那種刺激政策很有可能使美國經濟過熱,帶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正是基于這樣的預測,美聯儲FOMC成員一致認為需要用加息的方式來對應可能出現的危機。如果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的話,美聯儲將不排除繼續加息。在今年3月美聯儲宣布加息的時候,美聯儲主席耶倫曾經表示美聯儲能否堅持加息的節奏還需要看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影響。但是,顯然特朗普政策沒有能夠影響美聯儲。雖然后來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并不如人意,加上特朗普與俄羅斯的不清不白的關系問題,讓一部分觀察家認為6月份不會加息。但是,美聯儲還是堅持了加息的節奏,如期公布了加息的決定。
從一般的金融政策理論出發,很多觀察家都認為美聯儲那樣地堅持自己的加息節奏早晚會出現問題的,不顧及經濟形勢變化的政策是很難堅持下去的,而市場上的反應也很快地證實了這點。在美聯儲公布了加息決定之后,日元匯率不降反升,超過1美元兌換110日元的關口。本來美元加息的話,會擴大美國和日本的利差,從而導致日元被拋售,日元匯率下降的局勢,但這一次美國加息并沒有帶來這種教科書式的結果。這也說明美聯儲的政策偏離了市場的運行軌跡。
這樣的偏離很難從技術的分析上找到合理的解釋,但在現實的世界上卻有其存在的理由。特朗普總統為了強化美國的對外貿易,刺激國內的經濟,當然是不會喜歡這樣加息的美聯儲的,特朗普總統也表示不會讓耶倫連任美聯儲主席,似乎一開始就顯示了與美聯儲為敵的態度。本來美聯儲是有各種方式來迫使美國總統就范的,但是,特朗普卻是一位別具一格的總統,美聯儲需要采用不一樣的方式。特朗普的經濟政策虛虛實實,不可捉摸。美聯儲則堅持自己加息的節奏,試圖有效地鉗制特朗普的膨脹。無論美國的經濟是不是已經進入自律性恢復階段,會不會引起經濟過熱,適時的加息將會發揮一定的阻止經濟過熱的作用,從而盡可能地規避潛在的風險。而美聯儲與美國總統的這樣的博弈,有悖于現有的金融政策的理論,這將迫使世界各國也要考慮采用全新的思維來對應美國給世界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