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幅的過分集中令人擔憂:2017年以來,標普500漲幅的1/3來自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和微軟5家公司。
今年以來,美國市場上科技股迭創新高,而資金仍在高位不斷涌入,引發市場對科技股再次出現估值泡沫的擔憂。
大型科技股市值飆漲,蘋果、谷歌等5家科技公司的市值加起來達到2.4萬億美元,相當于納斯達克100其他公司的總和,并且接近倫敦富時100全部個股的市值總和。中國兩家科技股騰訊和阿里的市值也水漲船高,分別超越了A股最大市值個股,兩家公司市值加總與創業板總市值也相差不多。
科技股市值飆漲
資金高位追隨
進入2017年,在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和微軟等科技股巨頭帶動下,美國標普500的科技板塊年內漲幅已經達到20%,統計顯示,美國股市的上漲對科技股的依賴程度已達到了近15年來的最高峰——科技股市值占標普500所有公司市值的1/4,而這還不包括被歸為零售而非科技股的亞馬遜。
西諾烏斯金融的投資經理丹尼爾·摩根認為,這些在各自領域的領頭羊成炙手可熱,還會有資金源源不斷流入這些股票。投資者總是喜歡追逐熱點,害怕錯過每天的漲幅,就如同上世紀90年代末,投資網絡股幾乎沒有不賺錢的。依據美林美銀數據,投資者對科技股持倉達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相關的共同基金也受到追捧,科技主題共同基金獲得了15年時間來最大的資金凈流入。
不僅是散戶,機構投資者對科技股顯示出同樣的熱情。美林美銀的數據還顯示,主動管理基金把大量資金砸向上述這些熱門股。5月下旬以來,基金投資者共計向科技行業投入了10億美元,創下15年來的新高。基金經理們表示,今年一季度,對沖基金錯失了蘋果、亞馬遜等熱門股,可能出于踏空的悔意,今年二季度對沖基金加大了對科技股的持倉。
科技股泡沫再現?
股價的迭創新高,市場資金不懼高企的股價蜂擁而至以及市值創下前所未有高度令不少價值投資者開始擔心:科技股是否已有泡沫?泡沫是會被戳破還是會緩慢泄氣回歸常態?
最令人擔憂的是漲幅過分集中:2017年以來,標普500漲幅的1/3就來自上述5家公司。美國聯博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吉姆·蒂爾尼表示,這些大型科技股的領漲對市場整體走勢至關重要,他們一旦走弱,將很難找到另一組可以領漲的公司。還有爆料稱,過去半年,5大科技公司內部并沒有買入股票,反而是乘著股票走高在不斷拋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科技股和2000年出現的科技股泡沫情形并不相同,小型科技股沒有受到追捧,一些新上市的科技公司估值迅速被戳破。Snap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當下流行的一種社交軟件,SnapChat在年輕人中相當火爆。該公司股票在2017年3月2日上市,發行價27美元,一度下跌到18美元,最新股價21美元,仍然處于破發狀態。
而與2000年相似的是,今年科技股上漲的領頭股估值同樣走高。以滾動盈利計算,亞馬遜在186倍,騰訊控股(271.00 +0.37%)在50倍、阿里巴巴在49倍,臉書估值在38倍、微軟31倍,相對而言,蘋果、谷歌估值不高,不到20倍。雖然整體看,估值沒有2000年那樣瘋狂,但不少個股還在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前,微軟的估值在59倍、思科179倍,英特爾126倍,甲骨文公司87倍。泡沫破滅時,所有個股都經歷了非常大的調整,直到現在一些個股還沒有恢復當時的股價。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市場人士認為目前談泡沫為時尚早。價值投資者杰里米·格蘭瑟姆就表示,現在的科技股還沒有泡沫,因為科技股大漲和對科技股盈利增強的預期一致。
許多高估的數據似乎都能用盈利預期來解釋。MKM理財的研究顯示,科技行業的估值相當于銷售額的4倍,和2001年相差無幾。但如果考慮到未來盈利預期,現在仍處在20年的平均水平。美國銀行的報告也顯示,美國科技股同價值股的比率已經超過了2000年時的水平,但現在盈利增長預期已經大為改善。
不過,盈利預期往往存在水分。研究顯示,亞馬遜自從2011年來股價增長了5倍,但盈利預期卻出現了腰斬。7年前,分析師預期亞馬遜在2018年的營收會達到130億美元,但當前對明年的盈利預期僅有60億美元,盈利預期被顯著高估。
此外,二季度的盈利預期也有所收窄。湯森路透的盈利預期數據顯示,預計科技行業二季度的盈利增長將達到11%,而一季度這一數據為21%。其中,一季度盈利增長最高的蘋果、臉書和亞馬遜,增長幅度都在33%以上,谷歌也達到了25%,微軟為15%,而標普500平均盈利增長只有8.5%,持續上揚的空間在縮小。
盡管有外界預期包括亞馬遜、臉書、網飛和谷歌的盈利在下半年也能保持在20%以上,但也有不少投資經理推薦應當平衡持有一些滯漲的能源、電信股。山脊投資的資產配置總監艾倫·蓋爾就認為,科技股已經超配,不宜久留,現在是時候減少科技股的配置而轉向周期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