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絕大部分的實物黃金供應都會流經上海黃金交易所(SGE),可以理解為,中國市場大部分的實物黃金都是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的貴金屬儲藏庫中提取的。
因此,想知道中國黃金需求有多大,觀察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提取量是一個比較準確的方法。
然而,分析機構一般僅關注
消費黃金需求(黃金首飾制作,金條和硬幣需求以及工業黃金需求),卻忽視了機構需求:如世界黃金協會限制了他們對黃金需求的定義,局限于消費黃金需求。
例如,2016年世界黃金協會報告現實,中國黃金需求為913.6噸,其中珠寶需求為629噸,金條和硬幣需求量為284.6噸。
從數據上看,這個數字并不到2016年SGE黃金提取總額的一半。
從下圖可以看出,貴金屬咨詢公司定義的年度黃金需求遠遠低于每年SGE提取黃金規模的主要原因是,
僅計算了消費者黃金需求并忽視了機構的需求。
因此,當前的數據嚴重低估了中國對黃金的投資需求,不能準確表示中國全面的黃金供需情況。
2007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間,SGE黃金提取與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黃金需求之間的差異達到5922噸黃金,如下圖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
據麥格理研究所報道,截至2016年底,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累計黃金3000多噸。
從結果來看,中國國內對黃金的投資需求越來越旺盛。
BullionStar的Koos Jansen通過分析這些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并揭示了持有黃金的一些原因:
黃金儲蓄屬于銀行客戶
黃金庫存支持銀行零售黃金業務
黃金租賃業務的一部分
第一個組成部分代表了由這些銀行經營的黃金累積計劃(GAPs)中的客戶黃金。例如截至2014年底,工行持有GAP黃金250多噸,GAP客戶超過100萬人。
在第二部分中,由于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通過分行網絡和互聯網提供一系列零售黃金投資產品,這些銀行需要持有自己的黃金庫存來支持這些活動。
第三,如交通銀行(601328,股吧)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參與黃金租賃市場,并在資產負債表中記錄黃金租賃和黃金同業拆借活動。至于黃金租賃業務中有多少代表SGE黃金提款尚不清楚,但大部分同業租賃黃金可能停留在SGE投資網絡之內。
綜上,由于數據統計不完整,中國銀行持有黃金對中國黃金需求的影響尚無法統計,但可以明顯看出西方對中國黃金需求的低估。因此分析師Koos Jansen,一旦修正這種誤解,中國投資市場對黃金的偏好將支撐黃金價格繼續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