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斯·鮑威爾2017年9月17日 覃維桓翻譯
“央行的央行”再次力求增加供應以壓制黃金價格?
八月份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當月賬目報表中顯示,八月份銀行大幅度增加使用黃金掉期。
估計上個月有130噸新的黃金掉期,按月末金價計算約為59億美元,8月底黃金掉期總水平接近500噸。
這是自銀行在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報告中首次發布黃金掉期使用記錄以來記錄到的最高水平的黃金掉期。
對國際清算銀行以前使用黃金衍生工具的回顧顯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止年度的交易遠遠超過了銀行在過去幾年所做的交易。
近來國際清算銀行報告的黃金掉期使用情況總結如下:
2010年3月:346噸
2011年3月:409噸。
2012年3月:355噸。
2013年3月:404噸。
2014年3月:236噸。
2015年3月:47噸。
2016年3月:0噸。
2017年3月:438噸。
正如本表所示,BIS的黃金掉期使用量從2013年大幅下降至2016年3月的零。在截至2017年3月的財政年度中,報告了新的年末高峰438噸。
在2017年的年度報告中,國際清算銀行沒有對其重新使用黃金掉期的解釋。相反,早在2010年,國際清算銀行就在當年7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與“金融時報”(Gold Times)討論了黃金掉期。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Jaime Caruana表示,黃金掉期是銀行的“常規商業活動”:
文章摘錄如下:
“有分析人士推測,在上周發布壓力測試之前,互換交易是對歐洲銀行體系的一次暗中救助,但是銀行家和官員將交易描述為”互惠互利“。 ...
一位歐洲銀行家指的是國際清算銀行,說:“客戶向我們提出了購買一些黃金,但賣出期權的想法。
“另一位銀行家說:”中央銀行或國際清算銀行不時希望優化其貨幣持有量的回報。“
“金融時報”中的這些評論中沒有一個重點關注黃金市場本身,但隱含地認為黃金被用作抵押品來支持商業銀行的美元貸款。
另一種解釋是,由國際清算銀行發起的掉期交易將更多的未指定黃金放在某些中央銀行手中 - 似乎是合理的,因為當時黃金市場供應緊張。
或許并不偶然的是,自從2016年3月以來,國際清算銀行已經重新使用黃金掉期,因為許多評論家認為,黃金市場狀況將再次供應緊俏,就像2010年和2011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