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反映黃金“現貨”市場走勢的倫敦指標金價出現了大幅、無法預測的波動,遠遠偏離現貨金價,這讓市場困惑不已。路透對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原來是因為大批銀行最近密集退出黃金競價平臺。

路透指出,黃金市場一年規模5萬億美元,市場所依賴的指標金價是由競價平臺制定。指標金價本應當公平、準確地反映瞬息萬變的黃金“現貨”市場,全球各地的黃金生產商和消費方都根據該價格給黃金合約定價。而指標金價的水平是由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通過競價確定,大銀行和經紀商電子輸入他們的交易訂單,再通過算法撮合賣家與賣家,然后定出價格。
不過自4月10日以后,交易量就出現大幅下滑,原來當天競價管理者洲際交易所(ICE)提出了一項清算要求,意味著黃金價格基準參與者必須修改自己的IT系統和流程,于是14家參與銀行和經紀商中的四家隨即停止參與這個過程。
根據對ICE和交易數據的分析,流動性下降會加劇波動性,導致基準價格與標的現貨價格之間的差異變得更大,給世界各地的黃金買家和賣家造成巨大的意外收益或損失。
分析結果顯示,啟動清算后的三周,平均交易量比之前三周下降了四分之一,價格基準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平均差異擴大了兩倍,從0.29美元升至0.87美元。最大差異出現在4月11日,競價結算價與現貨價格相差12.20美元或1%。即使剔除這天的大幅波動,當時的平均差異也上升到了0.42美元。但是從5月初開始,交易量已經恢復,競價結算價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差異也已經縮小。
市場及銀行業消息人士告訴路透,ICE已快速行動推出清算業務,較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擬定7月份推出的競爭性黃金期貨合約清算活動搶先一步,即便并非所有參與商都準備使用該服務。四位知情消息人士稱,至少有兩家參與的銀行曾向ICE發起警告,認為那些沒準備處理清算的銀行出現損失,會導致指標價格更大幅波動。
LBMA向ICE轉達了對于價格背離以及參與行退出對指標價影響的置評請求。ICE稱,將降低新參與者進入門檻,以擴大競價參與度,并最終提升流動性、降低波動性。例如,定量交易公司Jane Street Global Trading就在5月15日加入了競價。隨著監管資本要求收緊提高了場外交易的成本,清算已被視為黃金交易中的一項必須過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財經365)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