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高盛在發布的報告中表示,2017年在投資選項上仍會將大宗商品中作為“高超配”。究其原因,高盛表示,美聯儲正處于貨幣緊縮周期,而商品往往比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庫券等表現更好。

高盛解釋稱“這是有道理的,當經濟接近過熱時,美聯儲加息,當總需求強勁,通貨膨脹上升時,大宗商品表現最佳。”同時,雖然大宗商品在上周集體下跌,但由于中國的貨幣緊縮,對于疲弱的需求的擔憂沒有必要。理由很簡單:
第一,中國最近一輪緊縮政策來自強勁而不是疲軟,中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9%。
第二,中國近期的緊張局勢主要是為了遏制金融風暴和隱性杠桿,而不是強力打擊實體經濟。
不過,圍繞中國的商品風險不容忽視。高盛分析師認為,中國的市場觀點可能已經從過度樂觀轉向過度悲觀。“該行表示,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將會加劇。 ”因此,盡管最近出現疲軟,我們仍然保持大宗商品超配建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財經365)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