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進度
“在證監會領導下,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工作已全面啟動。”應勇在上交所調研時稱。
他強調,推進過程中,要注重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相結合,緊扣科創板“創新”特色,始終立足于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始終立足于提高對“獨角獸”“隱形冠軍”等企業的吸引力,增強對科創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第一財經記者從另一位接近上交所的知情人士處獨家了解到,科創板已成上交所目前的首要工作之一,近期上交所就科創板的設立不斷地進行研討,追趕進度。科創板意見稿會初步預計于本月底左右出臺,但具體時間并不明確。而對于要求券商投資,亦處于研討之中,最終目的是保證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交易所的指導思想是,希望要上(科創板)的企業首先要去找PE機構,機構要投,比如投超過5%的份額,鎖定期三年不允許退出。同樣,保薦券商也要投一部分,企業自己找的投資者也要投一部分,這樣才能最終保證廣大投資者的利益。”該人士透露。
記者目前了解到,對于科創板,交易所期望是扮演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保證在科創板的一套規則之下,企業的信息披露透明、完整、無弄虛作假,余下則交給市場博弈。“比如投資人、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中介機構以及律所和會計師,能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出了問題又相互制衡,真正實現市場化的機制。”上述知情人士如是稱。
對于交易所期望PE及券商參與投資,有投行人士認為,可對標于港股IPO中的基石投資者或者錨定投資者,目的是讓機構背書,奠定市場信心。
港交所在2005年引入基石投資者制度,基石投資者主要是以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為主的大型機構投資者或大型企業集團。在IPO前基石投資者即與發行人提前簽訂認購協議,認購一定數量的股份,且上市后鎖定相應的期限。基石投資者的背景信息需在招股說明書中做出披露。
應勇強調,在科創板的設立過程中,要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相結合,高度重視風險防范,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源。要注重借鑒國內外資本市場經驗與發揮后發優勢相結合,抓緊做好科創板啟動相關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