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摩根士丹利表示,隨著中美貿易戰升溫,以及歐美等地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港股「熊蹤」已現,投資者應該改持一些防守性股份,包括公用股以及房托基金等,避開受貿易戰影響的股份。
摩根士丹利早前已看淡港股,將恒指目標價大砍1 成至27200 點,以及將國企指數目標價降至10700 點。當時摩根士丹利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策略師Jonathan Garner 就警告過,恒生指數短期內有進一步大幅下跌的風險。
恒指今(27) 日開高走跌,截至10:35,報28846 點,跌0.12%。
該行昨(27)日再發報告,預期人民幣將持續貶值,而假若港股進入熊市,投資者應該避免購入一些因人民幣貶值而受損的股份,包括內房股以及煤炭股等。
報告認為,投資者應轉而吸納一些防守性強的股份,包括領展( 0823-HK )、新地( 0016-HK )、中電( 0002-HK )、港燈( 2638-HK )、恒生銀行( 0011-HK )以及電盈( 0008-HK)等。
整體而言,收入以港幣計算的電訊股、公用股、收租股以及房托基金,在熊市之中均可看高一線。至于一些負上美元債務、較少港幣收入,以及受貿易戰影響的股份則宜避開。
此外,Garner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美國利率上升、油價飛漲、以及不斷膨脹的全球貿易摩擦,這3座大山正讓新興市場走向徹頭徹尾的熊市,是「一個危險的市場」。
由于這3大宏觀隱憂的存在,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們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12個月的目標點位從1160點下調至1000點。
《華爾街見聞》日前報導,資金流出新興市場近期突然開啟了「大爆發」模式。截至6 月15 日當周,在美國上市交易的新興市場相關ETF 基金整體資金流出規模創下2014 年1 月以來最大,較前一周暴漲7 倍。而且,投資者開始不加選擇地拋售,如同「嬰兒和洗澡水被一起潑了出去」。
今年目前為止,投資者從印度、印尼、菲律賓、韓國、泰國、臺灣等地區或國家的股票市場撤出資金已經達到190億美元,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資金外逃速度。韓國、泰國都是經常賬戶有盈余的國家,但韓元、泰銖近期也都遭遇了拋售,位列新興市場貨幣中下跌最為劇烈的幾個品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