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11月11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企業債券審核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意見》,要求嚴格限制房地產開發企業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用于商業性房地產項目。
這兩個文件一出,房企發債數量明顯減少,甚至有不少房企公司債走向"終止"。
"此前房地產企業發債并不是全盤禁止,而是需參照交易所之前發布的監管函要求執行,所以難度的提高導致房企發債數量大幅降低。"上述深圳某中型券商債券部負責人表示。
今年四月,交易所就曾對房企發債放開了一個口子:如果房地產企業不滿足現有的發債申報要求,但有其他的某一非房地產業務板塊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了30%,也可以申報。但是,募集資金用途依然不得用于購置土地,只能投向非房地產業務,并且需要進行專戶監管。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房企包括私募債、公司債、中期票據在內的發債金額僅為649.5億元,同比減少了83.8%,"井噴式"發債潮大勢已去,房企正在面臨融資成本回升的壓力。
房企發債"解凍"
"之前是給了批文的不讓發,在會的要求不斷反饋,不給批文。"湘財證券相關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開始,地產債逐步恢復了正常受理、審批,只是審核尺度會嚴格按照去年10月發布的《關于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簡稱監管函)中的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