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木梳上市公司”——譚木匠(00837.HK)一直不太在乎外界賦予的這個“頭銜”,2009年上市到如今,外界對于這家企業的關注也少之又少。
算算從創立到如今,譚木匠默默存在了20年,但從來只做一件事——賣一把木梳。
這家企業營收平穩,每年凈利潤維持在1億元以上,沒有貸款,沒有外債,就連上市時的募資都沒用完,躺在銀行賬上的錢,只是“突突突”的“生”著利息。
董事長譚傳華曾表示,一夜暴富的人是不會再沉下心來做好一把小木梳的。
斑馬消費注意到,譚木匠最近花1.4億元買了理財產品。不過,對于一家現代公眾公司來講,無貸款無外債,最多掙了1400多萬元銀行利息,在經營上是不是過于保守了?
畢竟譚木匠信誓旦旦要做百年老店。

20年只賣木梳究竟能賺多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失去右手的譚傳華徒手做出第一把梳子,賣了2塊錢,這是他放棄木雕產品轉型做更小木制品的一次大膽嘗試。
這次幾乎絕處逢生的嘗試,讓他在木制品細分領域有了更多的憧憬。改善工藝,招工人,這家起身于重慶萬州的小企業,波瀾不驚地慢慢成為一家不可忽略的特色企業。
當然,譚傳華的經歷,又在給我們復盤一個殘疾人白手起家的故事。他靠借來的29萬元起家,再后來突發奇想到報社花錢刊登廣告找到100萬元銀行貸款擴大生產。
萬州乃至重慶的人們,都不太敢相信譚傳華能憑一把梳子發家致富。可是,奇跡總是垂青于這位前民辦教師。
到了2009年,譚木匠已在全國擁有835家加盟店,年中營收超6500萬元,并在當年底登陸港交所。

20年只做梳子、賣梳子,譚木匠能靠梳子賺多少錢?
從近兩年來的公司財報看出,產品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保持在60%和40%以上,營收和凈利也十分平穩。2016年,公司實現營收2.64億元,凈利1.14億元。
天貓是譚木匠最倚仗的電商渠道,去年客單價做到167.49元,京東店更是高達198元。去年天貓譚木匠木梳等產品成交量為4.7萬件,京東店為1萬件。
譚木匠天貓旗艦店里銷量最大是“天然角木梳”,當期總銷量12.48萬只,單價98元,賣一把這樣的梳子就可以凈賺40元左右。
2016年年報顯示,譚木匠“梳子類”的實際產量達到330.63萬把,“鏡子類”產品實際產量74.98萬只。
當年,僅單品梳子實現的營收就有0.66億元,這還不含“組合禮盒”里梳子產生的收入,組合禮盒的營收為1.95億元。

強敵環伺的梳子市場
譚木匠(00837.HK)沒外債,公司去年底還有現金4.63億元,只是在今年花1.49億元買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方面表現得近乎保守和固執。
顯然,譚傳華不會理會外界的評價,按照譚傳華“家傳”的設想,企業要沉下心來做百年老店,傳給后代。
當然,公司在投資業務上也并非沒有嘗試,譚木匠曾在多年前投資一部名為《爬坡上坎》的電視劇,100萬元投資血本無歸。
此后對于外界投資幾乎沒有涉及,除了最近買1個多億的理財產品,畢竟7年前上市募資都沒用完,要給股東一個交代。
做企業20年,譚傳華已規劃了譚木匠的未來,他也更清楚公司存在的問題。
所以,2014年他將公司總部從重慶搬往江蘇句容,由此帶來的人事動蕩以及業績震蕩,他都得面對。

截止去年底,譚木匠在中國境內有1281家店,比2015年減少95家。由此產生的影響直接在營收上體現出來,2016年營收同比減少1200萬元左右。
顯然,譚傳華花20年打造的“木梳王國”并非固若金湯。更大的威脅,來自外部的競爭者。盡管,譚木匠是木梳市場的絕對領導者,占有28.3%的市場份額。
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份額僅有譚木匠1/5的“虞美人”,正在奮力追趕。
在市場打法和品牌推廣上,相比保守的譚木匠,虞美人則更顯新銳,今年新影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有該品牌的身影。

還有,國內較有規模的福建“牛老爹”,重慶“乙木工坊”以及國外品牌Tangle Teezer紛紛展開攻勢,已成為譚木匠的勁敵。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