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披露進入沖刺階段,作為重要長線投資者之一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二季度的投資圖譜也越來越清晰。數據顯示,截至8月17日,QFII出現在4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合計持有7.57億股,市值達282.7億元,上半年QFII增倉幅度明顯,合計增倉1.39億股,幅度達到18.4%。從行業屬性來看,電子、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大消費板塊依然是QFII的最愛。
依然最愛大消費
QFII一向注重價值投資,以長線布局為著稱。截至目前,QFII持有數量最多的個股是海康威視,截至6月末,瑞士銀行持有1.25億股,持股市值達到40.3億元。
持股市值最大的公司則“花落”貴州茅臺,三家機構——易方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奧本海默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2370.3萬股,持有市值高達111.8億元,大幅領先第二名。白酒股成為今年A股市場最大的驚喜,上半年大盤調整劇烈,白酒板塊單騎突襲,上演一九行情,特別是貴州茅臺年初從300元出頭起步,一路過關斬將,上半年的漲幅超過40%,而目前的股價已經突破500元的大關,也是迄今為止A股最“貴”個股。
此外水井坊也給QFII送上“大禮包”,截至今年年中,有5只QFII持有水井坊,分別是高盛、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美林國際、摩根大通和瑞士銀行,其中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二季度為新進,合計買入706.9萬股;高盛則加倉了529.9萬股,二季度末的持股量達到1198.6萬股。水井坊也沒有愧對QFII對其的信賴,上半年的漲幅達到29.33%,而年內的漲幅則更是達到81.18%。
今年二季度QFII新進十只個股,分別是西泵股份、科大訊飛、春秋航空、華測檢測、恒立液壓、正海磁材、中鋼國際、飛科電器、維宏股份、蘇墾農發。其中西泵股份被兩家機構圍獵,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國民年金公團(韓國)分別買入205.2萬股和159萬股。此外大牛股科大訊飛也被阿布達比投資局看中,合計買入642.6萬股,該股上半年的漲幅達到47.8%。
雪球投資總經理李昌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QFII的持股特征非常明顯,其選股注重基本面,是典型的價值投資。目前其持有的個股基本上利潤增速都在3成以上,而且多是扎扎實實的主營業務增長,而非補助或者其他一次性收入,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因此上半年其持有的個股,也都表現搶眼。”
凈減持8只個股
二季度,QFII也對部分漲幅較大的個股進行了減持,采取“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的策略。根據統計,被QFII減持的個股達到14只,其中凈減持為8只。如藍思科技,今年上半年其漲幅為26.86%,不過區間最大漲幅一度超過7成。QFII出現且戰且退的跡象,其中國泰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山人壽保險雙雙在二季度大手筆拋售了藍思科技。截至二季度末,兩者已經在藍思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消失。此外大牛股貴州茅臺和海康威視也遭到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的減持。
碧水源今年二季度曾出現過一波急漲,不到20個交易日,漲幅突破4成, QFII也進行了變現,其中挪威中央銀行的持股數量從三月底的3518.3萬股降至6月底的2858.5萬股,減持659.8萬股,減持比例達到18.8%。
瑞士銀行則是退出了艾迪精密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其上期持股為124.5萬股。
有華南的基金經理表示:QFII不習慣炒股價賺價差,一年15%的收益是比較理想的結果,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國內投資者的“胃口”。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QFII這種穩扎穩打的做法,最終聚沙成塔,而追求賺快錢的結果則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過,隨著內地投資者逐步成熟,也會向價值投資靠攏。
雖然對部分個股進行了減持,但整體來看,QFII對于A股一直是買買買的態度。外匯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累計批準932.74億美元的QFII投資額度,較上月末的927.74億美元,增加5億美元。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隨著QFII獲批投資額度的持續穩定增長,外資進入A股的速度越來越快。這一方面為A股提供了額外的增量資金,另一方面,外資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方式對于國內的投資者具有示范意義,有助于A股國際化的向前推進,使國內投資者趨向價值投資。
外資投行也為A股“搖旗吶喊”,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在內的外資投行看多A股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早在去年底,美國老牌投行摩根士丹利就開始重新看好A股,今年更多次表示繼續看多A股, 并將上證綜指2017年年底的目標位從3000點上調至4400點。
另一外資大投行高盛則從今年3月份再次發布研報看好A股,接下來的數月之間更從“值得擁有”變成“必須擁有”。高盛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對市場形成支撐,而且估值較為合理,目前估值正是投資者“戰略”涉足A股的好時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