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漲勢如虹,恒生指數今年以來漲幅已超過25%,近日更是迭創新高。然而,在港股節節走高的同時,跟蹤港股大盤指數的港股ETF份額卻一路縮水,創下年內新低。業內人士認為,短期港股或將繼續強勢,中期相對謹慎。
H股ETF規模萎縮近4成
數據顯示,昨日,恒生指數以27607.38點收盤,盤中觸及27747.35點高位,今年以來恒生指數已上漲25.48%。
港股迭創新高讓跟蹤港股指數的基金收益良好。截至8月2日,跟蹤香港大盤指數的ETF皆獲得不俗收益。其中,華夏恒生ETF基金收益率高達22.53%,南方恒生ETF基金的收益率為21.4%,收益率最低的易方達恒生H股ETF場內基金收益率也有15.13%。
然而,伴隨市場的上升走勢,卻是ETF規模的下降,尤其是規模最大的易方達恒生H股ETF,正遭遇資金凈贖回。根據最新數據,該ETF份額為47.55億份,較去年底減少43億份,縮水幅度達到47.49%。雖然基金凈值不斷攀升,但贖回的壓力導致基金規模大幅萎縮,目前規模為58.15億元,比去年底減少36.86億元,縮水38.79%。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華夏恒生ETF和南方恒生ETF兩只基金上。截至8月2日,兩只基金份額分別萎縮23.53%和18%。
北京一位QDII基金經理認為,投資港股大盤ETF基金的多為低風險偏好的機構投資者,隨著大盤走高陸續減倉符合他們的投資風格。
2017年基金中報數據尚未披露,從2016年報看,易方達、華夏、南方三只ETF的機構投資者占比分別為77%、72.4%、44.47%,機構投資者占比較高。機構投資者的一路減倉也體現了機構對港股市場的謹慎態度。
港股短期或保持強勢
中期需謹慎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港股或將繼續保持強勢,但中期機會應相對謹慎。
華南一位滬港深基金經理認為,在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人民幣匯率趨穩以及自身估值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港股跟隨A股藍籌股的表現,短期仍有望維持強勢。但中期而言,需要綜合評估外圍股市及國內經濟、金融政策走勢對港股的影響,相對謹慎。
深圳一位公募基金國際投資部總監分析,在估值層面,恒生指數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為12倍,低于近10年來的平均值;國際環境方面,美國6月加息的影響正在消減,資金面上,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國內投資者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持續提升。資金“北水南下”通過港股通流入港股市場,港股通持股量超過5000億港元,相信未來這一趨勢仍將持續。
隨著港股的一路上行和部分個股的大幅上漲,對港股“畏高”的情緒也在升溫,有機構認為這樣的快速上漲帶有濃厚的沖頂色彩。
北京上述QDII基金經理認為,從估值看,目前恒生指數估值為13.2倍,上證綜指為16倍,港股的估值洼地優勢在填平;同時,少數個股積累較多的獲利盤,存在回調壓力。
截至8月2日,恒生AH股溢價指數收報127.53點,較前一交易日跌0.34%。A股股價整體較H股溢價27.53%。當日,AH股共計有海螺水泥、寧滬高速2只股票股價倒掛。
“一些前期上漲較多的行業和板塊,如恒生資訊科技、地產建筑等上漲幅度較大,與A股比估值優勢沒有那么大了?!边@位QDII基金經理稱。
光大證券研報也認為,在海外資金穩定的前提下,未來數周,恒指和國企藍籌均有望重拾漲勢。但新一波的上漲帶有濃厚的沖頂色彩。中報前后,資金面和基本面緊張,市場上漲動能短期匱乏,可能在獲利了結壓力下回吐漲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